氏族略的楊氏條說:“叔向生伯石,字食我,以邑為氏曰楊石。黨于祁盈,盈得罪于晉,并滅羊舌氏。叔向子孫逃于華山仙谷,遂居華陰。“
據史記aiddot晉世家及書aiddot宰相世系書記載,晉頃公十二年,晉國大夫祁柔之孫祁盈的家臣祁勝和鄔藏交子,被祁盈發現,把他兩個囚禁起來。
有個大夫叫荀躒,因受了祁勝的賄賂,狀告祁盈私自抓人,結果晉頃公逮捕了祁盈。
楊食我是祁盈的好朋友,認為晉頃公處事不公,一氣之下幫祁家殺死了祁勝和鄔藏。
晉頃公大怒,晉國的其他幾家公卿正想削弱公族勢力,于是乘機殺死祁盈和楊食我,并攻滅祁氏、羊舌氏兩族,分祁氏之田為七縣、羊舌氏之田為三縣,作為這些公卿子孫的食邑。
羊舌肸的子孫逃到華山仙谷隱居,居住在華陰。至漢朝華陰屬弘農郡,稱為楊氏,此即弘農楊氏由山西徙居華陰的歷史過程,亦即弘農楊氏之由來。
晉國滅了,“祈盈之難“無蹤了,沒有政治上的阻礙后,楊家發展壯大了。
楊氏自楊道走出山林,重新進入政治舞臺后,十余代皆為周室命官,或為大夫、司馬,或為太傅、州牧。
秦末,華陰楊碩率其八個兒子隨劉邦征戰,其第六子楊喜因擊殺項羽有功而官封赤泉侯,其他七子皆封為將軍,楊碩本人封為太史楊喜第四代孫楊敞也官至宰相,并娶太史公司馬遷之女司馬英為妻。
這個時候,弘農楊氏在朝廷位在列卿,爵為通侯,乘朱輪者十人,史稱“西漢十輪“。
東漢楊震50歲前窮究學典,設館授徒,時稱“關西孔子“,后入仕,官至司徒、太尉,為官剛正清廉,史稱“清白吏“其子楊秉、孫楊賜、重孫楊彪,皆繼承楊震遺風,均官至太尉,被后人稱為“東漢四世三公“。
天下楊氏出弘農,這句話可不是蓋的。
三楊死時,便是得到了天下士人的同情,加之聯姻世家,與弘農楊氏的關系更是緊密的。
況且,今日是弘農楊氏的駐地遭難,下次,說不定便是輪到自己家的了。
現在不讓皇帝看重,并且解決這件事,下次,若是自家遭難,皇帝豈不是也可以置之不理。
在這個時候,天下世家前所未有的團結。
而這種團結起來的力量,便是皇帝,也感覺自己像是在激蕩的河流上來回飄蕩,不慎便會被激浪掀翻在滾滾激流之中。
“茂弘兄覺得陛下會如何處理”王導突然問道。
如何處理
這不是擺明的事情了嗎
“陛下絕對不會袖手旁觀。”
當然不會袖手旁觀了。
他也不敢袖手旁觀。
司馬家,本質來說也是世家。
只不過這個世家現在掌握了權力,是皇帝。
但西晉的政治格局,說起來,就是世家構成的。
司馬炎之所以分封諸王,有很大的原因,也是為了防止世家奪權。
“恐怕西征,便在不久之后了。”
齊萬年觸及了世家的逆鱗,而對于現在的皇帝司馬遹來說,他要的是穩定,他還需要世家的支持,來對抗齊王。
在這個時候,世家的要求,即便是過分,皇帝司馬遹也是會盡力滿足的。
恐怕這也是世家敢如此肆無忌憚的原因罷。
王生與王導沒有聊多久。
皇帝司馬遹便到了。
隨著大內官尖利的喊叫聲,太極殿驟然一靜。
而司馬遹緩緩坐到龍椅上面。
接著,便是行禮。
禮畢之后,也進入了今日的流程。
皇帝率先開口。
“前些日子,朕聽說齊萬年攻破了弘農郡,弘農郡在司隸,離洛陽不過百里之地,賊胡如此猖獗,朕絕不輕饒。”
開口的第一句話,司馬遹便表明了態度。
對于華陰被毀的這件事上,司馬遹要齊萬年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