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說成漢政權的奠基者,李特的名字。
當然,此時的李特,還是在益州刺史趙廞后面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名字而已。
益州刺史趙廞叛亂。
益州亂成了一鍋粥。
而李特,是討伐益州刺史趙廞的一支。
當然,此事要說起來,還得從齊萬年的事情說起。
元康六年,氐人齊萬年造反,關西一帶兵禍擾亂,再加連年大荒,略陽、天水等六郡的百姓流亡、遷移,尋找糧谷進入漢川的有幾萬家,其中便有李特兄弟。
路上處處見到有病和窮苦的人,李特兄弟經常救助賑濟、保護這些人,從此得到眾人之心。
流亡的百姓到漢中后,上書請求在巴、蜀寄食,朝廷議政時不允許,派侍御史李宓持節前往慰勞,同時監督他們,不讓他們進入劍閣。
李宓到達漢中,接受流民的賄賂,上表說“流民有十萬多人,不是漢中一個郡所能夠救濟,如果東往荊州,水流湍急危險,而且沒有船只。蜀地有糧食儲備,百姓豐足富裕,可以讓流民前往那里解決吃飯問題。”
朝廷聽從李宓的意見。
從此,流民散布于梁州、益州。
至于益州刺史趙廞造反,說實在的還是洛陽朝廷的問題。
賈南風失勢后沒多久,司馬遹便開始了洛陽的清洗活動,而益州刺史趙廞雖然是封疆大吏,但依然受到了皇帝的關懷。
朝廷下詔征召益州刺史趙廞入朝擔任大長秋,讓成都內史耿滕代替趙廞任益州刺史。
趙廞與賈南風是姻親關系,聽聞朝廷征召任命,非常害怕,加上他看到朝堂的衰微敗亂,心里已存有占據蜀地的愿望,就拿出倉庫中的糧食,賑濟流民,來收買民心。
因為李特兄弟材力勇武,手下都是巴西郡人,與趙廞同郡,趙廞對待他們非常優厚,作為自己的爪牙。
李特等人憑仗著趙廞的權勢,專門聚眾作強盜,蜀人十分忌恨他們。
耿滕曾多次秘密奏報司馬遹“流民剽悍驍勇,而蜀人怯懦軟弱,主人對付不了客人,一定會造成禍亂,應該讓流民還歸本土。如果讓他們留在地勢險要的蜀地,恐怕秦州、雍州地區的災禍就要轉移到梁、益地區。”
趙廞聽說后非常憎恨耿滕。
前些日子,益州接到司馬遹的詔書后,派文武官員一千多人迎接耿滕,耿滕率領眾人進入州城,趙廞派徒眾迎擊耿滕,在西門交戰,耿滕戰敗而死。
這下子,就是益州刺史趙廞公然與皇帝撕破臉了。
一不做二不休,趙廞自稱大都督、大將軍、益州牧,安排設置僚屬,改換所屬的郡守縣令,以前朝堂所任命的官員,沒有敢不聽從趙廞的。
強龍是強但拗不過現在的地頭蛇,更何況,現在朝廷西征,根本沒有余力管顧蜀中的事情。
李特的弟弟李庠和兄弟以及妹夫李含、任回、上官惇、李攀、費佗、苻成、隗伯等人率領四千騎兵歸附趙廞。
趙廞任命李庠為威寇將軍,封為陽泉亭侯,把他看作親信心腹,讓他募集六郡的強壯勇武的人,發展到一萬余人,以截斷北來的道路。
李庠為人驍勇,很得人心,號稱東羌良將。
趙廞逐漸忌恨他,但沒有明說。
十二月,長史杜淑、張粲勸說趙廞道“將軍剛剛起兵,就倉促派李庠在外掌握重兵。他不是我們的族類,一定不會和我們一條心,這是倒轉長矛交給別人讓他向我們攻擊,應當盡快設法對付他。”
正碰上李庠勸說趙廞稱帝,杜淑、張粲告訴趙廞這是李庠大逆不道,便把李庠與他的兒子侄子十余人一齊殺害。
當時李特、李流都在外帶兵,趙廞派人去安撫告慰他們說“李庠說了不應該說的話,應判死罪。與你們兄弟不相干。”
并任命李特、李流為督將。
李特、李流怨恨趙廞,便帶領兵馬回到綿竹。
之后,李特養精蓄銳,擊敗了趙廞精銳,現如今是直接打到了成都了。
像這么仔細的上奏文書,不是在皇帝這里,王生根本是看不到的。
不僅僅是益州。
像是許昌,鄴城,乃至于長安,奏章的內容,都是第一手的資料。
王生此時在太極殿中,就像是一塊干癟的海綿,源源不斷的吸取著這些有用的知識。
他相信,這些知識,終有一日是會用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