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環視眾人一眼,說道“題有三道,諸位答之。”
王生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侍女將桌塌筆墨奉上了。
“第一題今有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實三十九斗;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一秉,實三十四斗;上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實二十六斗。問上、中、下禾實一秉各幾何”
“第二題今有蒲生一日,長三尺;莞生一日,長一尺。蒲生日自半,莞生日自倍。問幾何日而長等”
“第三題今有垣高一丈,倚木于垣,上與垣齊。引木卻行一尺,其木至地。問木長幾何”
三個題目,算是原題了。
以王生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來說,即便是文科生出身,看這幾道題也覺得簡單。
但王生覺得簡單,是因為他的數學是幾千年來的知識積淀而來的。
而這個時代的人,可沒有背過乘法表,一般人也不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三問罷,眾人安靜。
“半個時辰后,交卷。”
之后,王生便閉目不言了。
在來之前,王生便說了要考校的科目了。
法令,算術,書法,文才,政論。
共五項。
一刻鐘不到,傅青先是站出來了。
“啟稟君侯,在下已解答出了。”
王生輕輕點頭,讓侍女將他的題紙拿過來。
只是掃看了一眼,王生便知道這傅青答對了。
這家伙居然算術也有些水平。
不錯。
很快,半個時辰走完了。
王生看著眾人,說道“時間到了。”
便是有些人做不出來,但思考了這么久之后,不會的,就真的不會了。
有些東西可以背,有些東西,卻是要掌握的。
就譬如算術。
將眾人的題卷拿到眼前觀看。
王生發現除了傅青之外,就只有那個叫張戩的人是做全對的。
“張戩,你來與他們說,三題何解”
張戩起身,頗有些興奮。
就像是后世學生給老師提拔成為課代表了一般。
“題一答曰上禾一秉九斗四分斗之一。中禾一秉四斗四分斗之一。下禾一秉二斗四分斗之三。”
“題二答曰二日十三分日之六。各長四尺八寸一十三分寸之六。”
“題三答曰五丈五寸。”
王生微微頷首,說道
“至于如何得到的,你們不懂,便去翻看九章算術,若還是不懂,便虛心請教之。接下來,便是考校文才”
一日考校下來,王生對這些人的本事,也明白了七七八八。
九人之中,最擅長背書的傅青算是最強的了,接著就是那個張戩的,再后面就是呂溫。
恐怕就只有這三個人,是勉強能拿過來用一用的,至于其他人。
日后成就恐怕不會高到哪里去了。
一次招賢,就招到三個勉強能用的。
但三個人,可遠遠不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