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也不知該懷疑是誰。”
其實,他最懷疑的,就是潁川荀氏了。
原因也很簡單,現在在潁川之中,夠膽做出僭越之事,除了陳家,荀氏之外,便沒有第二家了。
陳家,是沒多大可能的。
司馬冏瞥了陳匡一眼。
他活著的消息,陳匡是早就知道了。
荀氏就不一樣了。
在歸附他的前幾,還與廣元侯眉來眼去,讓他不得不懷疑啊
當然,他心中懷疑誰,都不會說出來的。
他懷疑的人,在他自己的心中就好了,不需要說出來。
“罷了罷了,現在說這些,都沒有什么用處了,潘岳的計策,在本王看來,還是沒有什么破綻的,既然沒有什么破綻,等益州的事傳到洛陽這邊,一切也就明了了。”
若皇帝真的像他想的一般心機深沉。
那么,益州的事,便會讓這個心機深沉的皇帝徹底的露出破綻出來。
洛陽,金谷園中。
自從王生將綠珠的抱回來之后,綠珠的心也是徹底的安定下來了。
對王生,也是徹底的順服,尊敬與戴了。
夜里的事,當然就不足為外人道也了。
雖然為綠珠的事招惹了皇后,但皇后的變化,他早一知道,也是有好處了。
既然選擇是他自己做出來的,王生自然是不會因為這件事去怪罪綠珠了。
王生現在在書房之中,想著事。
現在皇帝一的要錢,實在是快把他掏空了。
不過,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王生只是翻看了史記以及一些雜書,心中便有了幾個撈錢的方法了。
這撈錢的辦法,還是司馬遹的偶像漢武帝劉徹用過的伎倆。
漢武帝為應付戰爭,主要有兩個撈錢的方法,這第一個,便是賣官鬻爵。
爵位來自于秦朝商鞅變法,為了鼓勵百姓征戰,規定對享有戰功的人封爵,相當于榮譽稱號,一共設有二十個等級。
在漢初,高等爵位具有免賦免役的特權,擁有爵位的人不需要再出人頭稅和服役了,但是土地稅仍然需要繳納。
景帝時期,上郡以西遭遇災荒時,也有短暫的賣爵令,對于較輕的罪行還可以交糧食免罪。
到了武帝,為了大規模賣爵,他模仿秦代的爵級制度,另起爐灶,一共設了十一級武功爵。
每一級武功爵的售價是17萬錢。公元前123年戰役之后,一次賣爵收入就高達30余萬斤黃金。
當賣爵還是不能帶來足夠的財政時,漢武帝再次將目光瞄準了另一端貨幣。
這是漢武帝第二個撈錢的方法。
在武帝之前,漢代的貨幣主要是文帝時期推出的四銖錢,錢幣六枚重一兩,它的面值和含銅的價值相近。漢政府甚至許民間鑄造貨幣,只要鑄幣達到政府規定的規格,都可以進入市場流通。
漢武帝采納了酷吏張湯的意見,依靠政權的力量創造了兩種新型的貨幣皮幣和白金。
這兩種貨幣的面值和真實價值嚴重扭曲,皇帝借助它們從民間抽取了大量的“鑄幣稅”。
所謂皮幣,基本材料就是一塊白鹿皮,一方尺的白鹿皮飾上紫色的花紋,可以充當40萬錢,也就是40斤黃金。
由于兌換率近乎明目張膽的搶劫,市場拒絕接納。要推行皮幣,必須依靠政權的強制。
漢代的禮儀,諸侯朝覲、祭祀祖先,需要使用玉璧,漢武帝就看上了這塊市場,他規定諸侯在貢獻玉璧的場合,都必須用皮幣作墊子,襯在玉璧下面。
一個玉璧有時只值幾千錢,而它的墊子卻要40萬錢,等于讓諸侯花大價錢購買一塊不值錢的皮子。
如果說皮幣是為了搜刮諸侯的錢,那么白金則是為了直接從富裕的民間搜錢。所謂白金是銀錫合金。
漢代的法定貨幣是黃金和銅幣,銀并不屬于法定貨幣。
但由于倉庫里存了很多的銀,皇帝決定把它利用起來。
漢武帝制作的白金貨幣有三種,一種重八兩,圓形,上面有龍形圖案,叫做白選,一枚價值3000錢。另一種小一些,方形,上面有馬的圖案,價值500錢。第三種橢圓形,龜形圖案,價值300錢。
由于民間本來不使用銀和錫做貨幣,加上白金的價格被嚴重高估,特別是白選,按照漢武帝的價格,白選估值已經接近金的三分之二,出現了巨大的暴利。
只是
漢武帝撈錢的方法,還是太直接了,后果也是太嚴重了。
還是要替皇帝想想其他撈錢的方法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