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你沒有聲名,自然也是水平不怎么樣的了。
但水平不怎么樣的人,能說出十二點制勝之道
莫非是廣元侯故意告知的
盧皓瞥了王生一眼,眉頭微微的皺了起來。
“愿聞其詳。”
心里雖然是有些慌了,但是基本的風度,還是得有的。
“其一、得道者勝。
孫子兵法始計有云“兵者,國家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有“道、天、地、將、法”的“五事”。“道”即為民心民意,是根基、是大略、是方向,正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齊王乃是逆賊,我等是王師,便是在道義一方,焉有不勝之禮
其二、速決者勝。
兵書有云“故兵勝,不貴久”,“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只要我等在籌劃作戰時,快速決戰,力求一擊制敵,不與齊王過多牽扯,則此戰必勝。”
裴行的第二點,王生自然是明白其中意思的。
齊王的問題,不僅僅在于豫州。
還在于雍州,在益州,在鄴城。
在豫州拖得時間越長,洛陽的態度便會越搖擺,這后勤保障,便越難支持。
畢竟去歲冬日才打了一場大戰,現在又打一場,還要打持久戰。
沒有新土地稅給司馬遹撈錢,加之去歲各地災患,能拿來打仗的錢糧便更少了。
出征豫州,速戰速決才是最保險的方法。
而裴行的話,并沒有停下來。
“其三、伐謀者勝。
謀攻有云“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而“伐謀”的重點是清晰作戰規律和制勝機理,使用不同軍種、攻城器具、戰場環境、敵情弱點等取得戰場優勢,為贏得戰場主動保證。
而在伐謀這一塊,主帥已經是有了計策了。
其四、善算者勝。
軍形有云“是故勝兵先勝后求戰,敗兵先戰而后求勝”,此話說明了“度”“量”“數”“稱”“勝”的關系“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結合地形、兵力等方面細精算總的軍力,制定應對之法。
其五、謀勢者勝。
兵勢有云“故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用“勢”的緊要之處“奇”“正”之術。
要有大局觀,不得只思緒短期的得失,應站在全局的高度籌謀,才能在此處出征中取得勝利。
其九、嚴法者勝。
行軍有云“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便是說明了文武兼用、賞罰分明的治軍之法乃是行軍作戰的重中之重。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記載,吳王闔閭給孫武宮中美女“百八十人”以“試勒兵”,孫武以王之寵姬為兩隊隊長,剛開始,縱使孫武三令五申表明會執行軍法,眾宮女皆不理會孫武號令、不用心操練,于是孫武怒斬吳王兩名愛妃,爾后令起眾宮女“皆中規矩繩墨,無敢出聲”。
南征軍中,軍規軍紀,五十四斬已經是非常明確了,這也是此戰的制勝點之一。
其十二、明察者勝。
用間有云“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
齊王勢眾,然則別有用心之人也多,我等便可以在其中挑撥,還有豫州亂民,也可利用,讓所有可利用之人皆成為我等手上棋子,此戰必勝。”
說完了這十二點,裴行咽了一口口水,嗓子都覺得有點干了。
而盧皓聽完裴行的話之后,眼神變幻許久,但卻是不知道該從那方面來反駁。
這十二點,像是將所有的事情都包涵其中了。
而且
這還是援引了孫子兵法,并且多有用古事來驗證裴行話語的正確性。
這該如何反駁
盧皓想了許久,最后只得是站起身來。
“閣下這制勝之道,盧皓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