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所謂的膨脹,廣平公主是不信的。
在先帝在時,便狠狠的打磨了張華,若是張華如此容易膨脹,那便枉顧了先帝對他的打磨。
況且...
張華并沒有什么真正意義上的膨脹之舉。
恐怕這膨脹,是賈謐故意捏造出來的罷了。
此時要想給小郎君說話,就得為張華說話,要想為張華說話,便要站在張華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那么...
在這件事情上,張華是怎么想的呢?
廣平公主美目微閃,開始思索起來了。
......................................
洛陽宮城。
尚書臺。
如今這厚重的尚書臺,已經有許多年的歷史了。
秦代于少府內設尚書,有令、丞。漢成帝時,初置“尚書”員5人,開始分曹辦事。
東漢光武帝劉秀鑒于西漢末年大權旁落于貴戚大臣,所以竭力把權力集中于君主,凡機密之事全部交給尚書,以此制約三公。因而加重了尚書的職權。
因尚書的官署在宮禁內而稱為臺閣,故有尚書臺之稱。
西晉尚書臺組織有:
尚書令一人,秩千石。若以公為之,則增秩二千石,儀禮亦加。
尚書仆射一人,秩六百石。
職署尚書事,尚書令不在,則代行處理公務。
尚書左、右丞各一人,秩四百石,掌錄文書期會,佐令、仆治事。
六曹尚書,秩各六百石。
三公曹,掌管年終對州郡官吏的考績;吏部曹,掌管選舉和祭祀;民曹,掌管一切有關修建和鹽池苑囿的管理;客曹,掌管護駕邊疆少數民族朝賀事務;二千石曹,掌管司法訴訟事務;中都官曹,掌管水、火、盜賊等治安工作。
尚書侍郎36人,秩四百石,每曹6人,職掌文書起草。
尚書令史18人,秩二百石,每曹3人,主書。
東漢尚書臺權力極重,既出詔令,又出政令;朝臣選舉,由尚書臺主管;還擁有糾察、舉劾、典案百官之權;參預國家重大政事的謀議、決策,對朝政有著重大影響。
尚書臺權力雖重,但臺官職位卑微,長官尚書令不過千石,尚在九卿之下,這樣位卑權重,皆由皇帝親任干練之士充任,便于控制,發揮效率高。
三國時,尚書臺已正式脫離少府,成為全國政務的總匯。
因為它威權升高,引起最高統治者的疑忌,所以最高統治者又開始剝奪它的權力。
曹操為魏王時,置秘書令,典尚書奏事。
魏明帝時,中書監、令號為專任。
于是在尚書臺之外復有中書省,而原來作為皇帝侍從的侍中也逐漸成為參預機密的要職,尚書臺不再有獨占機樞的地位。
當然,雖然尚書臺不再獨占權勢,但國家大事,有一大半,還是要由尚書臺決斷的。
此時在尚書臺大殿之中。
張華一張老臉上神采奕奕,絲毫不見慌張之色。
而他的目光,一直都是看向長秋宮方向的....
.....................
修仙失敗,只能早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