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勉強還能過活,甚至什么時候海里一些珠貝在內陸值錢了,漁民們還能過幾天好日子。
但天災一來,他們的情況不比流民強多少,若是能熬過去,或許還可以憑著捕魚的手段求活,熬不過去,也就沒什么希望了。
現在的情況,這些身無工具,資財盡去的人漁民,與流民便是一般無二,處理流民自來便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更何況陸玄并非官府,更為不好處理。
好消息是,憑他在眾人之中‘神仙’的身份,至少命令容易傳達。
具體來說,陸玄并沒有處理過類似的事情,好在到了他這等層次,歷經世間諸事之后,大抵只要懂得其中道理,處理事情略作分析,總也能得個方法。
他本就已經有了一些想法,現在主要的問題是讓這些在天災中存活下來的百姓擁有一個求活的門路,余下的倒是旁枝末節。
很快陸玄便在岳清秋的幫助下開始了自己的安排,有‘神仙’身份背書,這周遭萬千百姓都愿意聽他吩咐,當下他便找出了幾個還算聰明的人出來做組織工作。
有他安排,百姓們都很聽話,雖然失了家業有些頹喪,但想到神仙解救,也是前世積福,倒是少有怨言。很快還是有了一定的秩序。
在這之后,岳清秋的豆人紙馬法術就起作用了,入山砍樹,搬運木石,許多需要耗費無數糧草才能讓人們自己尋來的原材料,都被這些豆人紙馬找來。
陸玄再憑著法術符箓,制作些工具,剩下的自然便可以交給人們自己去做了。
有了工具,入山狩獵摘果,短時間內,憑著山中資源,人們能夠暫時生存,等到造出了出海的船只,便又可以出海捕魚。
當然這只是一時之計,不能持久。
之所以周遭環境并不能養活所有人,一個是缺乏有效的工具,二個是和內陸的聯系太過麻煩了些,并不能進行方便的來往交易。
陸玄遂又幫助人們開山修路,打通與內陸的連接,漸漸的,在陸玄與岳清秋的幫助下,百姓們的生活也走上了正軌。
花費了約莫幾個月的功夫,總算是有了一些成效。
人們選了一處不易受海上風浪影響的地方建造城鎮,漸漸建造自己的家園,日子漸恢復了往年模樣,甚至更好了一些很。
而隨著百姓的生存不必再依靠他的相助,陸玄和岳清秋也愀然離去。
直到他們久未露面,日子安穩下來的人們才發現神仙已走。遺憾的同時,又替二人建立神祠供奉,以至此地后來有真人神女傳說流傳,卻又是后話了。
……
“我師常言,修行非只煉己身,或觀量一地風貌事情所能大成,先前我雖有所悟,到底一窗之隔,如今經歷此事,才算是真有所得。”
離開了聚居地,岳清秋忽然感嘆。
經歷過幾個月的相處,二人也漸熟悉的起來,岳清秋雖然性子冷清,但外冷內熱,頗有些善心。而陸玄歷經許多俗塵之事,自有處世之道,對許多事情也有自己的看法,更有濟世救民之心,是以二人雖少言談,卻頗為相投。
因此陸玄大抵也了解了一些岳清秋的情況,她雖出身玉宵島,倒非是海外之人,而是東海臨岸的漁家女娃,也因此緣故,才常解救受難的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