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分析《紅海行動》,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天時地利人和,這種機緣日后再也不會出現,這種成績只是一時,日后三五六七八年之內,這個票房紀錄都不會被打破。
首先,這是一部半官方的片子,其中有官方聯系的武裝力量協助拍攝,有摩洛戈王室護衛隊全力配合,這種待遇,不可能再有片子能夠得到。
第二,這部片子的宣發渠道之強大,足足有三十多家國內的宣發參與,前所未見。
第三,這部片子是目前國內兩大流量體孟筱萱和許遠父女的第一次大銀幕合作,這個噱頭,只有這么一次。哪怕是他們再度攜手,也絕對沒有這樣的效果了。
第四,這部片子是為國慶獻禮,觀眾情緒都在,情懷高漲,舍得花錢。
第五,這部片子拍攝期間,出了國際性的社會新聞,和反戰爭等多個口號契合,受到了全球關注。宣傳力度,甚至比三十多家宣發聯合起來造成的效果還要強大。
第六,花少和紅海行動的聯動,尤其是最后米欄時裝周那一期,也引發了全球效應。
綜上,三十一億的票房太過離譜,短時間內,絕對不可能有人超越。
包括趙科和紅海行動的導演超賢都是這么認為的。
此時此刻的電影圈從業者們還沒有意識到,萬事開頭難。
只要一個人,進過一次電影院,那么他就會進無數次電影院。
消費模式一旦更新,慢慢的就會進化成消費習慣。
曾幾何時,哪有過年前后舉家去電影院看電影的?
但現在,這已經是過年期間的熱門選項了。
曾幾何時,朋友們聚會只有麻將、KTV、網吧五連坐等幾個寥寥無幾的選項。但現在,約一個電影反而成為了其中最容易實現的項目了。
華國電影市場,已經被初步打開。
所以,在慶功宴上,大家大書特書紅海行動創下的奇跡,甚至有些傷春悲秋,認為這部電影將和《少林寺》一樣,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絕響。
這種觀點,許遠并不認可。
但他沒必要跟大家細說。
一個是大家的知識體系不同,由此構架得出的結論和觀點都很穩定,不會因為別人的三言兩語就輕易改變。
二是,大家都知道票房超級爆炸了,那許遠日后還怎么投機?
在票房爆炸的初期,是有大賺頭的。
這個時期,制作成本還是在兩三億內,但票房已經可以沖擊十多二十億了。
但后來,制作成本普遍上漲,三五億都是小制作。
七八億都算不上特大。
那時候,一部電影的收益雖然依舊可觀,但風險和利潤率已經遠遠不如之前了。
檸雪不求發展成行業巨頭,但抓住了這股春風,起碼可以讓許遠在日后的抉擇中再輕松很多。
掌握主動權,除了有超前的信息之外,還要有足夠的資本和一定的人脈。
賺錢的生意難做。
不賺錢的生意,更難做!
所以很多東西,許遠只能獨享,日后再當成資源,換取自己需要的東西,比如說……在娛樂圈中的相對自由。
……
慶功宴結束,趙科又拖著許遠談了好多事情,都是各種看好,然后里里外外的打聽著許遠的身份。
他不是體制中人,只從長輩那里知道許遠很了不起,要去示好,但不知道到許遠底有多了不起,到底是什么來頭。
許遠自然沒有跟趙科細說。
說出來,怕嚇到他。
嘀嘀嘀!
許遠的手機響了。
“遠哥,救命!”
許遠面色一變。
這聲音,是趙小刀?
三分鐘后,許遠掛斷了電話。
“什么事兒啊?”趙科喝的醉醺醺的了。
“要去東北一趟。”許遠正在考慮怎么過去。
“做我的私人飛機吧?”趙科毛遂自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