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和資源有關,這是自己求不來的,是硬件差距。
但第二個,和選擇有關。這是可以由藝人自己來控制的,只要找準方向,其實保持勢頭也沒有那么難。
新人爆紅,一般來說公司會讓新人接很多通告。
沒良心的就瘋狂接商演和普通廣告,賺得確實多,但基本上半年一年之后就完蛋了。這種模式早起很多,但現在的藝人都聰明了,所以一般是男團女團的公司更喜歡這么操作。
稍微好一點的就是高價接各種小成本劇的女一。美嘉就是如此,雖然滿足了她當女主的愿望,片酬也不低,看似很美好。
但對不起,爆紅的新人,幾乎沒有人可以憑借一己之力扛起一部電視劇的收視率的。
何況你還是單打獨斗?
所以兩三年之后,接連撲街不是意外,是早就注定的結局。
之后花兩三年改變心態,然后接受現實,出演各種配角,失去旦角的機會,邊緣化。美嘉幾乎就是這種操作的模板。
再好一點的,就是公司資源不錯,也比較聰明,那么接作品的時候會選擇主要角色,同時一部劇中,有多個流量藝人。
也就是,要么如同《醫館笑傳》那般,聚集了多個愛情公寓演員,配上幾個有一定流量的藝人。要么就像《長安十二時辰》那樣,制作精良,同事也有千禧、孟筱萱等多個流量,還有一大批老戲骨。
這樣即便劇集撲街,但熱度會留存,不算消耗,反而是一種積累。
最好的,當然就是曾小賢模板,背景深厚,資源強大。先采取上述方式積累作品,有個兩三部資歷之后,就開始和大咖對戲,當個主要配角,咖位瞬間就上去了。
之后,只要自己確實有一定本事,有一定的競爭力,一線幾乎是保送。超一線,也不是不可能。
然后再沖擊幾年,混得好就一直混,感覺到下滑明顯了就轉行幕后,再次導演起步,穩得一批。
“你們要抓住機會啊,好好選擇,千萬要想清楚。”一頓慶功宴,許遠說了不少,他這句話即是對新人的規勸,也是對老人的勉勵。
比如成菓,如果沒有簽約檸雪的話,那么許遠絕對會給她的勸告就是千萬不要演大女主。最好的是有一線合作,甚至是別人當二號,她當一號。
實在不行,可以給頂尖一線最好是超一線當配,別人當主角,她當二號,都不算埋沒。
這一頓飯之后,緊跟著又是一頓飯。
依舊是慶功宴。
規模比孟筱萱她們愛情公寓的陣仗還要大得多。
因為這是《我不是藥神》的三十五億慶功宴。
是的,藥神票房太給力了,官方背書的那一波,威力太大了,活生生提高了十多億的票房。
很多人或許會質疑,為什么官方的威力這么大,好像其實并沒有吧?
是的,這個東西,官方背書只是一部分,他們只是一個媒介。
真正的原因還是在于藥神能夠引起民眾廣泛共鳴。
這才是最可怕的。
比如戰狼二,之所以能夠有那么恐怖的票房,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因為激發了群體共鳴。
“許導,我敬您一杯。”
譚倬端起酒杯,眼中有異樣的情感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