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雙方辯手開始了精彩的表演。
每一個人都有理有據,而且論據中夾雜著無數笑點、淚點,最后還能把論點升華一下,上價值。
總的來說,確實能給不少人帶來啟發。
但收看這個節目,一定要注意一點,那就是……盡信,則不如不信!
每個人說的都對,因為各自立場不同。
有些論點看起來更符合現代年輕人的觀點,但當你老了之后,你未必會這么認為。可那個時候,說不定就已經晚了。
為什么無數的人都喜歡說“想當初”、“要是什么什么就好了”、“如果”、“早知道”之類的話呢?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現在年輕人普遍覺得父母管得太多太緊,三句話不離多吃飯、早睡覺,片刻不能停下的要圍著子女轉。不少年輕人不勝其煩,甚至有些自以為有思想但其實沒良心的人會覺得,父母活的太沒有自己了,太悲哀了,太愚蠢了。
你們能不能為自己活一次?能不能不要這么把我記掛在心上?這是對我們的雙重折磨,你們改一改吧!
這種想法相當普遍。
然而說真的,等你到了那一步,等你有了孩子,你就知道,什么叫做為自己活一次?我孩子打個噴嚏,我都會心痛半天,焦慮擔憂。
無時無刻的考慮他們,就是父母自己的生活,就是他們在為自己活的體現。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那些嚷嚷著“我談朋友”、“我不結婚”、“我才不想要孩子”、“我有錢了才不會傻著去買房子”、“我覺得小孩子有地方念書就行了,開心最重要,我才不送他去太嚴格的學校”、“我絕對不會讓他上補習班”等等。
從現代年輕人的眼里來看,確實有很多東西不對,欠妥。
但當你到了那一步,說不定有些你之前不理解的東西,就會變成真香了。
所以看這類“觀點輸出、文化感染”類型的節目的時候,一定要帶上自己的腦子,多聽多看,多夸獎和思考與你不同的意見,你也會因此變得愈發的寬廣和博學。
“好了,下面,請導師發言吧。”馬東開口。
贊成救畫的薛教授開始了,他的言論,其實是這群人中很有意思的。
因為他往往沒說自己的觀點,而是用“經濟學”的思維來告訴大家,這個問題放在經濟學中,我們會怎么思考,從而得出什么答案。
不要懷疑,經濟學其實和資本主義一樣,宏觀上,絕大部分事務都是符合他們的規律的。
有一種天道的感覺。
但人之所以為人,世界上之所以有意外,生命中之所以有奇跡,就是因為生命這個個體,會在種種“不科學”、“不理智”、“不講道理”的情愫的影響下,做出違背正常規律的行為。
“感謝薛教授的分享,事實上你的書我都看過,我對經濟學的思維模型,也很有興趣。”許遠道,“關于這個辯題,我只說一句話。”
許遠微微一笑。
“之前說了那么多,救這幅畫,就是拯救了藝術對吧。在我看來,藝術的最高價值,就是永遠的活在人們心中。”許遠開口。
很多人都配合的點了點頭。
“而貓,是生命,生命最大的價值就是塔……活著。”
大家繼續點頭。
有道理。
點著點著,全場懵筆!
那照這個觀點,還辯論個屁啊!
鐵定救貓了。
關鍵這還并非胡扯,這特么說的好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