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哦?難道你就不擔心……
許遠:當然不,該擔心的從來都應該是我的對手。我只是不想他們輸了之后,有借口說和我們上映日期不同罷了。
主持人:哈哈哈,這倒是,目前為止,你在好萊塢是零敗績,這很不可思議。
許遠:就這一點,希望大家能夠淡定一點。這才三五年,沒有失敗并不算什么。再過兩三年,或者十多年,在未來的某一天,大家可能就會恍然大悟,哦,原來許依舊沒有輸過!那時候,請大家再開始感慨吧,現在只是基操。
主持人:咳咳咳!
主持人:好的許,那么下一個問題,我想比較具有針對性。而且很現實。對于兩部影片在特效鏡頭上的投入和數量的巨大差距,你是如何看待的?
許遠笑了:只談投入,只談特效細節的數量,而不考慮整體效果,那只是在耍流氓。
許遠的話引起了主持人的格外注意。
因為他有預感,許遠可能要爆大招了。
果然,許遠接下來的話,對電影行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在特效的選擇和使用上。
許遠道:“可能大家知道,我手下目前有好萊塢甚至是全球數一數二的特效公司,魔鏡。所以,我也算半個特效人,我清楚這一行的門道。”
“舉個簡單的例子,變形金剛中,威震天變形之后,在帝國大廈旁邊飛過,一拳把帝國大廈的一角打碎,有無數水泥塊和玻璃塊飛濺而出。”
“這一個鏡頭,有多少特效元素?”
主持人搖了搖頭,這誰知道。
“從制作的角度來說,大概有幾千處!沒錯,就是幾千!夸張的數字對不對!”
“其中的每一顆小玻璃碴子、還有灰塵、還有氣浪、然后威震天身上的每一個零件的細節包括反光等等,全部都經過了特效處理。”
“成本絕對是驚人的。”
“但對觀眾來說呢?是否有必要把觀眾壓根兒就看不到的東西也做出高成本的特效化處理?是否需要在觀眾根本察覺不出來的地方用那么多特效?”
“這是其一。其二,很多鏡頭,觀眾關注的只有核心主體,只有鋼鐵俠,只有他發出的光波。至于那個鏡頭中的其他東西,不重要。”
“還是那變形金剛舉例子,前兩部也就算了,但越到后面,機器人變身時候的特效就越長。可告訴我,你們有哪一個人是把變形的過程看清楚了的嗎?沒有對吧,因為看不清楚,太快、且太長,本來一個一秒的特效鏡頭,非要做成五秒的特效鏡頭,反而還影響了影片節奏。”
“除了抬高特效成本,我想不出有什么更好的解釋了。”
“精益求精固然值得尊重,但顛倒主次,那就不好了。我許遠拍電影,不是舍不得花錢的人,特效鏡頭的運用也絕對不吝嗇。但為什么我的特效預算從來沒有那么夸張過?”
“是因為我窮?還是因為我是老板,不用給自己的公司開工資?都不是,而是我不愿意讓很多特效去搶了我所想要表達的東西。”
“特效,只是電影的輔助技術之一,當它成為了一部電影的主旋律的時候,除非你本身就是想要宣傳這門技術,比如3D電影驚世之作《阿凡達》,除此以外,過度渲染特技,要么是不務正業,要么就是被特效公司坑了,僅此而已!”
“所以,終結者在特效上的大筆花費,不但不會讓心擔心,反而會讓我放心。這說明,他們已經偏離了主要劇情,這樣的片子,敢死隊能打十個!”
主持人原地懵筆。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特效行業這么黑的嗎?
一秒鐘和五秒鐘,成本相差四五倍啊!
所以,終結者和派拉蒙,其實是被特效公司燙了?
被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