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鹿是什么了?
小鹿是頂流,第一部電視劇友情價,第二部你還讓我給你打個骨折?沒有這樣的道理。
小鹿斷然不可能答應。
同劇組的關關、王千源等人都不同意,因為她們還有后續拍攝計劃,如果接下這個續集的拍攝,對后續工作列表有很大影響,除非劇組能給高一點,算是適當補償。
正常劇組,是會給的,畢竟劇都爆了,提高一些片酬也不過分。
而且平心而論,這三人要的價格都不離譜,包括小鹿要的,都不是頂流的價格,不過是當紅一線的正常價位而已,是業內行情價,該拿的那種。
然而正好這個時候《姐姐們》播出,批量制造了一波頂流,把數據頂流拉下神壇。
無數數據頂流的作品都撲了,頂流兩個字不再是神話,反而變成了一種“瘟疫”。
舒家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也好,想壓價也罷,總之他們沒有答應給小鹿漲片酬,反而當著小鹿的面勾搭其他的同類型演員。
你不行,有人行。
不就是從寒國歸來的男團成團嘛,不就是年輕頂流男藝人嘛?這樣的款多了去了!
堂堂小鹿能受這氣?
幾個主創一合計,行,那咱們不拍了。沒道理你舒家吃肉,連湯都不給咱們大家喝對吧。
于是乎,就出現了大家看到的一幕。
小鹿在劇中直接一跳了事,關關也火速殺青。只有第二季的男主角許開成和老好人王千源堅持拍了個離譜的結尾。
一部大好的爆款電視劇,就這樣被舒家操作成了近年來爛尾的最夸張的電視劇。
舒家的操作,也真的是下飯。
一時間,圈中貌似還真的只有許遠能出爆款了。
事實上,舒家影視的操作,也不是沒有緣由的。
舒家這些年,奉行多元化發展的戰略。或者說,這二年又吹起了多元化發展的妖風。
但其實,這樣的風,十多年前吹過一次。
那一次,無數企業企圖構建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結果卻因為忽視了行業之間的壁壘、各個產業之間的聯系等等原因,哪里熱就往哪里鉆,而過一個個紛紛倒塌,慘不忍睹。
現在,或許在方式方法上大家更注意了,多元化的發展更多的考慮到了上下游生產的聯系,注重化學反應。
比如舒家做日用化妝品起家,這一行拼的就是廣告,需要大量的廣告拍攝、宣發投入,要和很多明星打交道。
所以他們進駐娛樂圈,培養自己的明星和拍攝團隊,制作自己的影視作品,是有因果聯系的。和十多年前的那場多元化熱潮,有一定的差別。
但……還是那句話,多元化發展,往好的方向看,就是不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但往壞處看,你的擔心,你所需要復出的細心,也要被分成無數份。
而且因為彼此之間存在因果聯系,所以每個行業的產業也會相互影響,如果一個行業出了問題,是有可能影響全盤的。
兩種多元化,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沒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最好的團隊。
舒家這次就是被這種聯系影響了。
影視行業中,舒家一直被瘋行壓的抬不起頭。這就給大眾造成了一種印象,那就是舒家的明星不如瘋行的明星夠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