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學校的旗桿才是一切的源頭。
根據已經死掉了丁漸本人的說法,他會開車襲擊學校,就是為了找機會撞倒那個豎立在操場上旗桿。
丁漸的思路,與秦牧現在的想法是完全一致。
應該說按照正常的邏輯來思考的話,想要解決此事,唯一的辦法就是解決旗桿。
秦牧把煙頭按滅,將煙蒂丟進易拉罐制成的簡易煙灰缸。
他方才一度在網上搜索,發現民間迷信對于這種事態也抱著同樣的考慮方式。
閩南泉州樟州一帶就有一種名為“送肉粽”的習俗。
當地的人們認為上吊自盡的死者怨念極重,上吊死的人也被稱為“肉粽”,也有別稱為“吊煞”,死者生前的怨氣及死亡過程中的痛苦所綜合累積而成的“煞氣”,為了保障家宅平安,必須把這種“煞氣”送走,才不會影響家里人,這也是為了防止吊死者尋找下一個替身。
送肉粽儀式舉辦之時,會召開法事,鑼鼓齊鳴,在各路口處亦擺桌祭拜。至此夜,沿途各家各戶緊閉門窗,足不出戶,并在門窗上張貼符咒,以免吊煞受逐而遁入。
法事過程的重點,就是將吊死者的自縊用的繩索,當成是吊死鬼的化身,送到靠近海口的地點燒掉,有時候還會選擇破壞自縊時的木梁帶走,就連水泥墻也要敲下一角,樹木就會鋸下一節。
儀式從閩南一直流傳到臺灣地區,隨著時間變遷,已經變成了一種獨特的喪葬文化。
“送肉粽儀式跟我和丁漸在考慮的方法是幾乎一致的,要阻斷這個悲劇事件,唯一的一個辦法就是破壞那個旗桿。”
然而,說到這里他就犯難了,因為他也不知道要怎么才能找到機會破壞那個旗桿。
南門小學操場上的旗桿是屬于學校的公共物品,自己在大庭廣眾之下,根本找不到機會破壞。
再者,秦牧也不可能學丁漸那個樣子,開著車子沖進學校,用車頭去撞那個旗桿,若是他真的這么去做,十有**會被人阻止,還會被人當成是瘋子看待。
再加上丁漸主動襲擊那個小學以后,恐怕小學的安全防護程度也會增加,自己壓根就沒有多少機會有能耐“侵入”到學校里。
“光就這點來看的話,這件事情也比較麻煩!”
想到這里,秦牧就有點犯難了。
“還有一件事情我比較在意,那就是為什么會是丁漸被旗桿上的惡鬼抓交替?”
丁漸的家雖然離南門小學比較近,但也是隔著一段距離,旗桿位于操場上,南門小學每天來來往往的人那么多,會看到學校操場上的人也很多,為什么這么好死不死的偏偏是丁漸倒了霉,會被吊死鬼盯上抓交替?
學校里人可并不少,學校周邊能夠看到旗桿的地方也很多,那么為什么那個惡鬼會挑中丁漸。
認真嘗試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這個問題較為難以解釋。就好像一場神秘拼圖,秦牧眼下就缺少了最核心的那幾塊,這張通往真相的拼圖以他現在手中掌握的淺薄信息,無論如何也拼湊不出真正的“原貌”。
“學校的旗桿那邊暫時緩一下,我應該去一趟丁漸家中,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線索……”
丁漸家中應該也是一處疑點,秦牧覺得自己應當找機會去一趟,他暗自假設了一下,丁漸住的那棟民宅并非只有他一個人,假如丁漸會在自家的陽臺看到什么不該看到的東西,那么那棟民宅里的其他人會不會看到什么?
“也有可能,線索也不在那棟民宅里,而在丁漸自己身上,可能是他過去曾經做過什么,才招致這個可怕的災難……”
夜里氣溫降低,秦牧也多裹了一件衣服。
此時到了深夜時分,但秦牧并沒有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