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三月,馬上就要考試了,將近一年的突擊,還真讓他背下要考試的經書。
也是這里沒考春秋三傳,不然他該抓瞎,十三經中最多字數就是這三經,北宋時三經是分開的,朱熹以后把這三經合為一部。
三月初三,陳起鳳在護衛首領牛進達的陪同下,登上小城,向著官衙而去,童生試在貢院舉行,貢院離州衙不遠,也是位于小城之中。
出了大城,向著小城而去,坐在馬車上舉目看去,到處是綠油油的麥田,城里倒是還熱鬧,城外一片荒涼。
“那個牛大哥。”
陳起鳳叫道,牛進達轉頭問他怎么了,他指著外面的麥田道:“咱們家的田地也在這邊吧,都是種什么的呀?”
牛進達一愣,心說好好的問這個干嘛,難道自家這大少爺還關心這,可人家問了,不能不回答啊。
抬手指向南邊說:“少爺,咱們家的田地在南邊呢,種什么小人也不知道,這些是府里的管事們負責的。”
陳起鳳想想也是,牛進達是護衛,問他這純粹是問道于盲了,不好意思的摸摸鼻子,不再說這些。
一路無話,到了貢院,他獨自進去,被檢查了一遍進了考場,考試沒什么意外,第一場是貼經,純粹就是填空題。
考官寫出所考經書的斷句,留下空白讓你接上,這些就是看你背書背的熟不熟,一般都要滾瓜爛熟才行。
七本書,隨機抽出的句子,要是不說很熟,如何接的下去,要知道古代考試可不是考幾題,一般都是一兩百題。
這要是不熟悉,還要思考半天才記起的話,你根本來不及做完題,陳起鳳可是記得滾瓜爛熟的,文氣確實幫了他大忙。
第二場考墨義,其實這也是填空題,只不過考的不是經書的原句,而是原句的經義解釋。
古代的經書,用于科考的都是朝廷頒訂,上面有以前的大儒注釋的經義,就是解釋原文的意思。
考生不僅要背下原文,還要背下這解釋的經義,墨義考的就是這,同樣也是抽出經義的句子,斷開讓你填空。
陳起鳳無驚無險的考完兩場,春風滿面的乘坐馬車回家去了,牛進達看他信心滿滿的樣子,笑著問道:“少爺考的很好啊?這心情看起來不錯。”
“嘿嘿嘿,牛大哥,不是我吹,這回咱肯定能考上,剛剛我全做對了呢。”
他倒是不客氣,人家考官還沒閱完卷,他就說自己全對了,牛進達訝異的看他一眼,見他滿臉自信的樣子,相信了。
回到家中,等的坐立不安的陳赦夫妻,見他回來趕緊問道:“鳳兒考的如何,可有不會做的題?”
“老爹說什么呢,您兒子多厲害,怎會不會做呢。”
陳起鳳不樂意的瞪著他爹,韓苗苗趕忙拉過他,寵溺的說著好話,陳赦訕訕的,手里還拿著書,想來是想跟兒子對題目的。
陳起鳳看他那樣子樂了,笑嘻嘻的說:“老爹,要不我把試卷說一遍,您對對?”
“好啊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