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鈞看著眼前的樹林,想要晚上出戰還得吃飽才行!
樹林里倒是有一些青澀的野果,不過想用這種東西填飽肚子遠遠不夠。
秦鈞接著走到河邊的泥地,找了個位置用木鏟挖了起來,很快就挖出一個半腳深的泥坑,泥坑與河水的交界處略高于水面,避免河水灌入坑內把它淹沒,交界外則是挖出一條通暢的水道。
最后,在泥坑上面遮蓋一些樹葉,一個“騙魚坑”就完成了。
為了盡可能增加成功率,秦鈞隔開距離又挖了另外兩個相似的泥坑,同樣用樹葉遮蓋然后走開。
做完這件事,時間已經過了中午,秦鈞的肚子開始“咕嚕嚕”叫著。
不過,再餓也要繼續折騰!
秦鈞在林子里找了一下,收集到了幾根手指粗的干枯樹枝,還有一些柔軟的干樹葉。
石頭砸碎得到尖銳的石片,在一根樹枝上挖一個小坑,小坑旁邊再劃開一個小口,然后把這根樹枝墊在揉碎的干樹葉上,用另一根樹枝頂著小坑雙手搓動,搓動的時候力量不用太大但是速度要快……
一點點熾熱的木屑,順著底下樹枝的小口落下來,掉在下面揉碎的干樹葉火絨里面,幾分鐘之后火絨開始冒出煙。
拿起火絨小心翼翼地吹了幾下,一團火焰出現在秦鈞的手中。
不同于騙魚坑秦鈞只看過視頻,鉆木取火他在現實里有專門練過,用打孩子的藤條成功點燃了火焰。
現在工具不是太趁手,但也只是多花了一點時間。
秦鈞忙活著這些事情時,魚骨和兩個女人都在呆呆地看著。
當他們看到火焰出現在秦鈞手中,接著又變成一堆小小的篝火時,三個人都露出了無比震驚的表情。
原始人平常采用的,是最原始的“擊石取火”。
用燧石在堅硬的花崗巖上碰撞,產生的火花落在干草樹葉上獲得火焰,這種方法費時費力成功率很低,所以原始人都是長期保持火種。
在鴻發明了爐子之后,原始人更是基本不用再取火。就算有哪家的爐子熄滅了,也可以去向鄰居要一塊燒紅的木炭。
現在秦鈞用兩根木棍搓出火來,在幾個原始人看來真的非常神奇。
把篝火交給魚骨看守,秦鈞在旁邊的大樹下靠坐休息。
不久,兩個女人采集了一些野果和植物塊莖,塊莖用干樹葉包著再裹上黏土燜熟,多少可以緩和一下肚子的饑餓。
吃完秦鈞繼續休息,一直到午夜過后才舉著火把,帶著魚骨去察看那幾個騙魚坑。
第一個魚坑,空蕩蕩什么也沒有。
第二個魚坑,里面有一條肥大的黃鱔。
第三個魚坑,秦鈞驚喜地看到了幾個黑影,抓出來足足有三條大鯰魚!
黃鱔和鯰魚都是夜行的魚類,晚上喜歡在水邊鉆動尋找安全的棲息地,騙魚坑就是專門為這類魚設計的。
把幾條魚全部打死,同樣包著樹葉黏土燜熟。
秦鈞吃掉了其中的一半,剩下的一半由魚骨和兩個女人分享,對此他們都沒有發出什么異議,古老的“平均主義”分配方式早就被拋棄了。
吃飽肚子又休息了一會,秦鈞帶著一根燒尖的木棍走出了樹林。
現在差不多是凌晨四點多,一輪彎彎的殘月剛從東方升起,天空中星光璀璨投下微弱的光芒。
秦鈞拿著木棍,悄悄摸到村子外面。
由于房屋和獸欄都能阻擋野獸,居住在村莊里的人已經不需要點燃篝火,整個村子靜悄悄的所有人都在睡覺。
今天才剛打完仗、占領了一個村莊的騎手,竟然都沒有留下一個崗哨!
秦鈞把房子逐一查探過去,很快找到被囚禁起來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