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場子?
丁鵬看著眼前的這個高高的中年人,他還真認識。
馮弘和,是華夏國家籃球隊的一個助理教練,雖然他沒有參加籃球隊,但是經常來這里訓練見過幾次面。
只是他說的砸場子是怎么回事?
要知道這是什么地方。
這可是華夏的國家體育訓練館啊,能夠來這里參加訓練的那都是要拉倒奧運會賽場上去比賽的,全都是高手。
當然了,和自己比還是差不少。
可就算這樣也不可能隨便一個人都可以來砸場子啊。
這多丟人啊。
“呦~馮助教,誰這么膽肥來這里砸場子啊?”丁鵬笑呵呵問道。
馮弘和道:“米國的一幫籃球運動員啊。”
“......米國的籃球運動員?你等會兒,這怎么回事?他們國家的籃球運動員怎么跑咱們國家的訓練館來了?”
“哎~丁先生,你這段時間很少來訓練館,有些事情你有所不知......”
于是馮弘和就將情況簡單的給丁鵬說了一下。
這事要說起來還得從華夏的“球”運動提起。
華夏是一個泱泱大國,十五六億人口可不是開玩笑的,那占據了全球將近百分之百分之二十。
可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在華夏體育方面就出現了幾種比較尷尬的項目。
第一,毫無疑問的是華夏男足,那幫所謂的足球運動員是除了不會踢足球,其它的什么都會,他們已經形成了一種病態的比賽規律,那就是遇強則弱,遇弱更弱。
在別人看來,那么大的一個華夏,那么多的人口,竟然連十幾個會踢足球的都找不全,實在是一種莫大的諷刺。
第二項運動就得數華夏男籃了,男籃相對于男足來說還是比較好一點的,畢竟也曾經輝煌過,站在過亞洲籃球界的頂端,想當初姚大明,易劍蓮這幾個中流砥柱沒有退役的時候,也能在亞洲大殺四方。
可是后來這幫大能退役之后,華夏的籃球競爭力是斷崖式下滑。
似乎男籃運動員和男足運動員在較勁一樣,兩者簡直是沒有最弱只有更弱。
人家的球員在賽場上奔跑著就好像一個個健美運動員一樣,渾身腱子肉讓人血脈膨脹。
可咱們的球員在球場上一跑,那就好像是十幾塊五花肉在滾動一樣,讓人忍不住的琢磨是紅燒好還是回鍋好。
這一次的奧運會華夏男籃雖然也拿到了入場券,但是排名并不算很靠前。
所以為了盡快的提升這些球員的籃球技能,國家籃協去米國雇了一幫球員來做陪練。
這些球員還不是米國眼下最好的球員,而是一些退役和二三流比賽中的球員。
可就算是這樣華夏的籃球運動員也頂不住,一場比賽下來被別人按在地上肆意的摩擦。
這也是為什么馮弘和郁悶的原因。
因為這樣一來根本就不可能提升男籃的水平,反而會打擊到運動員的信心和積極性。
最后他實在是不忍心看下去了,才從籃球館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