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天總是黑得特別早。
高閣的光卻是別樣的明亮。
頂上的閣樓已經拆除四壁,只余屋頂,形制好似一座高空涼亭。
涼亭當中設有一座鏤空燎爐,內架篝火,焚燃香料,暖香氤氳,又被亭頂蓋下。
十余榻席環繞燎爐,席前有桌,席上有幾,塌上有披,每一席最多可容納四人。
涼亭四柱同樣鏤空,輻射火光香霧,顯然下層設有燎爐,往閣頂全力供香供暖。
四面挑臺向外輻伸仗臂,臂上布滿成排的琉璃燈盞,密密麻麻多到成片。
燈盞中注滿了蜂蠟蜜燭。沒有半點濃煙,沒有刺鼻味道,反而香甜怡人。
蜜香與涼亭內往外散發的焚香恰好交匯于挑臺,似陰陽相激,流動成風。
香暖之風宛如水帶流淌于挑臺,環繞于涼亭,保證裙進裙飄,雪進雪飛。
高閣頂上充斥著溫暖甜蜜的氣息,哪怕冬風呼嘯而過,依然無法吹散凝聚。
涼亭飛檐,下掛無數水晶鏡,將外面仗臂上的燈火反映并焦聚至四面挑臺。
使之無比光耀,亮得一目了然。
頂上布置顯然經過精心設計,挑臺是頂上最亮的地方,其他地方相對黯淡。
處于挑臺上,四下一片黑暗,身處榻席中,挑臺纖毫畢現。
鏤空燎爐和四柱火光又足以為涼亭內提供正常的照明。
席上客人可以一邊毫無滯礙的觥籌交錯,一邊盡情盡興的欣賞樂舞。
四面八方少說也有遠近高低各不相同的十余處高閣,放眼遙望,蔚然成片。
因為僅有挑臺足夠明亮,加上香煙繚繞,遠遠望去,好似朵朵仙云,片片凌空。
左近兩座高閣的挑臺最為明朗清晰,再遠一些唯見光影變幻而已,像是一片片光芒萬丈的晚霞漸漸地鋪遠,身處其中,令人倍感震撼,仿佛登臨天帝宮闕,參宴之。
前唐駱賓王帝京篇詩云: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當下布置相比皇居其實只稱得上精心微縮,因陋就簡。不過亦有異曲同工之妙。
登頂參宴的貴賓,當然以夏冬扮成的風少最為尊貴,獨占主位。
馬玉憐和初云都有各自的榻席位居其后,不過兩女選擇與夏冬同榻陪坐。
自己的座位空下了。
再次就是楊魏氏和女兒楊菲,側座陪席。
兩女對席則是珂海和王艷。
其后是馬珂潤,她本該和陳風同席。
不過,風沙陪著老婆縮在最末席,她只好與授衣同坐。
授衣是因夏冬邀請而來。
夏冬不好以“風少”的身份邀請,于是通過馬珂潤邀請。
作為馬珂潤的朋友,當然與之同席。
也恰好解釋了她的男伴陳風為什么不與之同席。
楊魏氏本來還邀請了墨者飛歌和斬邪。
兩人沒有任何回復,人也一直沒來,所以暫時空座。
臨開宴前,張玉冰和王素素來了,還各自帶來一位男伴女伴。
風沙本來僅是答應讓初云幫王素素引薦一下楊菲,王素素則順嘴帶上了師傅。
辭別風沙后,馬上趕回去叫上師傅,又跑來求見初云。
在初云看來,這是風少吩咐的事情,當然要鄭重其事。
于是親自把兩女引薦給楊菲,分別介紹為冰井務的陳許籌備正使副使。
楊菲找母親商量后,邀請兩女參加幽徑園除夕晚宴,還允許她們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