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機飛了一會兒后,終于到達了千里巖。不過劉慶龍并沒有讓直升機直接降落,還是讓直升機在千里巖上空繞島飛行了一圈,讓蕭鵬仔細觀察了一下千里巖。
千里巖其實并不算小,大概能有十多平方公里。島嶼呈U字形,可以說是一個天然的避風港。
島上大部分的面積,都被樹林覆蓋,這是島上當年駐軍種植的防風林,這么多年過去了,已經成為了茂密的森林。而在碼頭一側,有一片空地,這就是當年的海防駐軍的營房。直升機就降落在營區里的直升機場。
蕭鵬下了直升飛機后,開始環視起這個陌生環境起來。
千里巖荒廢了太久了,呈現在蕭鵬眼前的情景,堪稱是一座廢墟。
島上清一色的平房,這是原來的軍營,多年風吹雨打,現在留下的,只是殘垣斷壁。甚至有的房子房頂都沒了,有的房頂還在,玻璃卻都碎了,變成了天然的鳥窩。
營房后還有很大一塊農田,但是太久沒人打理,已經荒蕪了。這應該是原來島上駐軍開墾的自留地。蕭鵬還看到幾棵蘋果樹和桃樹,還有沒人打理但是瘋長的葡萄樹。這應該都是原來駐島官兵的杰作。
岸邊的沙灘上,則橫七豎八的擺放著一些損壞的健身器材,這應該是原來駐軍訓練的地方。
不過有一點蕭鵬倒是很滿意,那就是千里巖的碼頭當年修建的是重力碼頭。碼頭岸壁是用混凝土建成,堅固耐久,看上去保存完好,基本不需要維修。
碼頭前端,豎立著一座燈塔。
隨著科學技術等待迅猛發展,雷達感應器,DGPS系統,船舶自動識別裝置綜合導航體系的建立。燈塔的作用已經被弱化了,現在更多遺留的,是一種情懷。讓蕭鵬驚奇的是,燈塔仍然在工作中,
劉慶龍看到蕭鵬疑惑的表情,介紹道:“千里巖畢竟是曾經是軍港,所以這里一切的基礎建設質量都是沒有問題的。一九八八年的時候,建設了海底電纜,徹底解決了駐島用電難的問題。盡管現在駐軍已經撤編,但是電力供應還是沒問題的。在碼頭另一側,有四個三十噸地埋式儲油罐,用來儲存重油。就算電力供應出現故障,還可以直接使用柴油發電機供電。”
“那邊的那個造型奇特的建筑,是曾經的雷達站。后來這里撤編,雷達也被拆掉了。但是你今后可以建設自己的監測雷達,保護漁場。”
聽了劉慶龍的話,蕭鵬一臉疑惑:“檢測雷達?那應該是軍用品吧?有民用監測雷達?”
劉慶龍笑了笑:“當然,只不過探測距離比較近,精度也沒那么高。但是作為漁場使用,完全夠用。”
這倒是個利好消息,蕭鵬可不相信,單憑漁場邊緣的警示浮標,就能讓人止步。
劉慶龍繼續剛才未完的介紹:“千里巖,總面積12.4平方公里。島上95%以上面積是樹林。雖說千里巖是離岸海島,淡水資源卻很豐富,島的西面有一個湖,也是因為這點,這里食物充分,可以說是鳥類的天堂,很多候鳥遷徙都會路過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