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捕快三三兩兩的離開庭院,不時還回頭看一眼那邊的堂屋,忍不住嘀咕的埋怨幾句。
然而這日下午,他們接到左捕頭即將離開富水縣前往河谷郡。
冬日大雪過去,積雪化開,道路變得泥濘,兩柄長刀掛在馬側,左正陽掛著行囊,牽著馬匹望去四周熱鬧的街景,緩緩走出了北門。
城外的長亭,一輛馬車停在那里,亭中還有兩人備了酒水等候,正是縣令閔常文,和王叔驊,共事兩年有余,總是要過來送行的。
縣令托起寬袖,與身旁的老人一起端起酒杯,開口道。
“正陽為何走的這般急?還有幾日就是年關,不妨過了年,開春后再走也不遲。”
他臉上多有不舍。
對面,左正陽雙手托舉酒杯,笑道:“早晚也要走的,反正左某也是孤家寡人一個,早過去報道,也挺好,年關嘛,哪里過都一樣。”
“嗯,正陽如此兢兢業業,往后說不定還會高升啊。”
“主簿高抬了。”
三人說談了一陣,便是告辭,左正陽翻身上馬,朝上了車攆的兩人拱了拱手,一抖韁繩,飛馳起來,走出一段,又‘吁’的一聲,勒停韁繩,轉頭望向后方。
遠遠的城墻輪廓立在紅霞里,以及漸漸遠去的馬車。
“……陸良生。”他輕聲呢喃這個名字。
左正陽半瞇著眼,片刻,一夾馬腹,暴喝:“駕!”縱馬飛奔起來,消失在這片霞光之中。
……
霞光蔓延,燒紅了天際。
棲霞山下,山里呈出了喧囂,拄著梨木杖的陸太公坐在石頭上曬著夕陽,笑吟吟的看著前方破舊的房屋翻新,一個個裸著膀子的村漢扛著木梁送上房頂,將青瓦翻挪。
雜亂的庭院間,大鍋里的肉湯翻滾。
也有勞累的人,擦著汗水從陸小纖手里接過熬好的豬骨湯,大口灌進肚里,那是酣暢淋漓的感覺。
陸老石騎在房頂,滿臉紅光,興奮的指揮工匠,某一刻,腳下踩空,摔了下來,身子卻在半空停下,緩緩降到地面。
漸落的紅霞里,隱約能見到一個姑娘的影子一閃而逝。
不久后,夜色籠罩天地,暖黃的灶房,新打的圓桌上多一雙碗筷,孫迎仙想去拿,被婦人敲了一筷子,李金花望去門外漆黑的夜色,露出笑容,她已不再懼怕,甚至心里感激。
時間流逝,新建的房屋留下了風雨的痕跡,冬雪化去,不再寒冷,陸小纖穿著新買的鞋子,追趕田間一只野兔。
飛竄的兔子沖破一簇草叢,迎上的一張七竅流血,猙獰可怖的臉孔,嚇得兩腿一蹬,身子僵住,嘭的倒在了地上。
陸小纖跑來,將兩只長耳抓住提起來,笑瞇瞇的看著前面那張鬼臉豎起拇指。
草叢后面,聶紅憐收起鬼臉,臉頰笑出梨渦,跟著豎起大拇指搖了搖,身形猶如一陣清風拂過田野。
她喜歡現在這種生活,喜歡周圍的一切。
回到院落,籬笆墻上爬滿了盛開的牽牛花,臭鼻子小道士拿著毛筆畫著符箓,臉上全是墨汁。
陸老石坐在驢棚里還在琢磨著車架,然后被妻子扯過耳朵拉走了。
蛤蟆道人依舊懶洋洋的,不過多了一個小柜子,裝滿了新衣裳,偶爾,坐起來,卻是在翻看食譜……
鳥兒輕鳴,收攏羽翅落在水缸邊,對面敞開的窗欞,是又長了一歲的少年,翻閱典籍,背詠上面的內容。
陸良生抬起頭,看著朝他微笑的女子,也笑起來,有時也會拿起筆墨,在畫卷上,給紅憐添上花鳥,添上兩顆青松,畫上秋千。
鶯飛草長,又是一個春天。
夜深人靜,燈火輕搖,一道風吹來,撫動了書頁,紅憐邁著蓮步靠近,輕輕撥弄一下燈芯,燈光更亮了一些,照出寫字的人影投在窗欞。
未干的墨痕,透著墨香、書香,陸良生看著一幅寫好的字,不久,舒服的伸了一個懶腰,吹滅了燈火,回到床榻,越來越有書生的樣子了。
屋外的柏樹抽出嫩葉、又變得枯黃,春去秋來,日復一日。
便是三年的童試。
(第一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