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和裴楚暢談一夜之后,卻改了主意。
那一夜里,張萬夫向裴楚剖明心跡,他雖是反賊,但非為名利奔波,亦談不上失意之人,只是目睹蒼生多苦厄,心中有志為生民立命。
但其做法裴楚卻不能取之,他所談的內容都是來自于他上一世里所學的內容,總歸來說,不過四字概括——造反有理。
這大周朝廷,即便他見過龐元生和其下屬的兩位緹騎,他依舊無半點歸屬之感。
但裴楚和老卒蘭頗偶爾的交流之中,問及對方四十年征戰之事,又隱隱覺察出,這個大周朝廷,或許也并非他所想的那么一邊倒的崩壞,似乎另有隱情。
只是蘭頗未曾多言,他也無法追問。
對于裴楚來說,這方世界,即便有道法妖術等諸多神異,但終究無法做到不出門就可知天下事的地步。
而且,有神魔妖鬼,有左道旁門,人道社會構成的復雜程度絕非一言能蔽之,加之那懸在頭頂的“人道氣運將盡”的威脅,都讓裴楚心中迫切地想要“見天地,見眾生”。
張萬夫那等豪俠心性,在沉思了一夜之后,放下了以往的做法,準備立足越州,不再做無根之萍。
據張萬夫所言,大周天下十九州,自五年前有賊匪呼嘯,打破州府之后,寧州以北的司州和雍州,還有東面的海州、遼州,再最北面的燕州、云州等等,各地多有煙塵并起。
其中一些地方,更是風譎云詭,勢如鼎沸。
裴楚如今所在的寧州還相對平和,就在于寧州和司州之間,還有大江隔絕。
大江以南,寧州、揚州、越州、盤州、交州,雖多有匪類和怪異之事,但大抵上還算“太平”。
可這番太平,怕也不會長久,如他張萬夫南下越州,還有教門勢力滲透,最終都將掀起一番狂瀾。
這番裴楚北上,其中的一站就是司州。
司州之內其中有一路叛軍,多為豪杰,是張萬夫此前所收攏,為他馬首是瞻。
張萬夫便是讓裴楚代為傳話,若其中一些人有意,可南下越州與之匯合。
想到這些,裴楚腦海里又不自覺地浮現起了那教門妖女。
對方曾將大周比做一座破屋,言有風雨霜刀來襲,是該砸了重建好,還是勉力支撐。且又自稱破了東越城的龍虎氣。
裴楚最初和龐元生接觸,以為這龍虎氣便是人道氣運,但后面細細想來,又似乎不盡相同。
……
一路往北。
裴楚和陳素兩人迎著風雪,漫漫而行。
最初裴楚以為那郭來所言的北面不可行,大概不用走多遠就會撞見什么離奇之事。
他也曾感受過那道莫名襲人壓抑的氣息,可他和陳素兩人一路走了不知多遠,依舊未曾發現半點端倪。
以他和陳素兩人的腳力,這樣趕路,即便不動用“丹符履水”和“絹云乘足”之類的道術,也不算辛苦。
兩人體魄遠超常人,風寒也是不懼,陳素一路磨練武藝,裴楚則不時修行道法。
呼風之術要采集五風,雷法亦有五雷,還有《三洞正法》的諸多穴竅觀想打通,冰天雪地,倒不寂寞。
一路又經過了十多處的村莊鄉鎮和兩座縣城,沿途所見,雖冬日凋敝,但殊無怪異。
裴楚又偶爾停下在周遭打聽,所聞也就是一些村落之中流傳的精怪之事。
寧州一地,大抵是受人道氣運之說影響,山中的精怪妖邪漸多,冬日也偶有出沒,但裴楚所見,多數都不成氣候,于尋常村鎮都算不上多大的禍害。
一路走走停停,兩人一直到了寧州最北的滄瀾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