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與你講解一番,之后再傳你‘丹符履水’和‘目知鬼神’兩門道術。”
坐在矮木桌前,裴楚指著遞給他抄錄好的《三洞正法》,與慕子諒進行一一的講解。
這門道法修的是心性,不是清靜無為,而是念頭通達,行千萬里路,見紅塵是非,心性漲一分,穴竅便通一處,法力自成。
也沒有什么走火入魔的風險,煌煌正道,行善積德依著心意便能有成。
從進入云州到司州兩地之后,裴楚一路所見所聞,無字書多有感應,除了此前包括“天罡五雷法”在內的十六門術法之外,后續又有了五門道術。
這五門道術分別為“金液煉形”、“玉液煉形”、“太山壓頂”、“畫地成海”和“收攝鬼神”。
其中“金液煉形”和“玉液煉形”這兩門道術,與“取天罡炁法”同屬一類,乃是奪天地精華造化的法門。
“金液煉形”的符箓為“太陽靈符”,取的是太陽炁,需要日出時于東方采吸日光,符箓成時,能夠存太陽炁。若遇將死之人,服之有起死回生之效。
“玉液煉形”的符箓為“太陰符式”,是月出時,向月吞之,取月華六十四口入中宮,其月華陰炁能煉制骸骨尸身,蘊養陰寒之物。
第三門“太山壓頂”的道術,此太山非彼泰山,煉制的是“太山符式”,需要開壇做法,供奉時新果蔬。
書符念咒百遍,香煙不斷,取太陽炁七口,吹入符箓。以后若用時,左手結山字印訣,右手捏卯紋丁罡密咒,符出如萬鈞山岳壓頂,不可動彈。
至于第四門“畫地成海”,則是一門類似煉器的道術,有幾分祭煉法寶的意思。
法曰:用桐木板一塊,長四寸七分,寬二寸,于庭中挖一坑,深一次二村,用黃絹書水字,包桐木板在內埋土中,十日后取出祭煉。面向桐木板念咒七遍,取天罡炁七口吹在朱筆尖上,用筆畫符于桐木板上。施法用桐木板在地上一畫,立成河海。
此外便是一張桐板符的符箓和一段成海咒語。
最后一門道術“收攝鬼神”,主要就是一張“收攝符”,比起前面的幾門道術,較之就普通許多。
這幾門道術,裴楚如今除了“收攝鬼神”的道術,幾乎粘手就可以用,其他幾門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慢慢熟稔掌握。
他如今也清楚道術的施展,只要有真靈和法苗,即可做法。
不過,術法的強弱,卻需要有足夠的法力支撐。
如他此時的雷法祭出,黑天暗地,電光如龍,但最初時,所能夠引來的雷電,亦不過是微弱的一縷。
就像現在,他真的祭煉出了“畫地成海”的桐木板,施展起這門術法來,多半能夠形成的也不過是一條小河流或者一個小水塘。
但后續若是隨著他對于術法的掌握漸漸熟練,然后法力又進一步提升,未嘗不能揮手之間,形成一條浩蕩江河,或者是萬頃湖泊內海。
小屋內,裴楚將《三洞正法》如何蘊養法力,教于慕子諒后,又將兩門實用的“丹符履水”和“目知鬼神”道術一一傳給對方。
之后,裴楚不在理會靜靜感悟穴竅的慕子諒,起身離開小屋,來到了外間。
小屋外的空地上,篝火明亮。
火堆旁,陳素和衣睡在了一張門板上,眉頭輕蹙,右手還握著一把不知從哪找來的長劍。
在陳素身旁不遠處,又有兩個婦人不時往火堆里添柴,遠一些則站著一隊常備軍的士卒,似在拱衛。
裴楚靜靜地看了一會陳素,嘴角微微浮起一絲笑容,片刻后,目光望向遠處晦暗的天空。
高天之上,一艘宛如舟船的天舟,懸空而停。
舟旁,有一匹白馬踩踏著虛空,神駿非常。
舟內,又有數個人影站立,似在等待。
裴楚一躍而起,沖入高天,躍到了那艘懸空的天舟之上。
須臾間,天舟在暗沉的夜空中,朝北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