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
已然變幻了一番模樣的寧西城高處城樓。
裴楚盤膝坐在一處高臺上,雙目遙遙望向遠處大漠蒼涼。
瀚海萬里,現今由于冰河重新開通,周遭已有了綠衣,漸趨繁茂。
偶爾可見雀鳥高飛,又有一些走獸嬉戲。
一派祥和。
裴楚定定出神地望了一陣,忽而又低下頭看了一眼膝前。
那里擺放著一本看著古拙的書籍。
這本書籍正是將他引領上道術玄奇之世的無字天書。
只不過現在的無字天書,頁頁皆有文字,文字皆是秘法。
從頭到尾三百六十頁,全數已被裴楚翻過。
刺肉不痛、三洞正法、法驅虎豹、解鎮壓法、神符避箭、丹符履水、取天罡炁、九牛神力……
法有三百六十門,全數皆記在心。
而這本無字書的來歷,裴楚也大抵洞悉其最深處的奧秘。
“無字天書,或許并非無字,只不過是心神迷眼,往昔不可見而已。”
裴楚輕輕嘆息了一聲,將無字書輕輕托起,輕輕吹了一口氣。
霎時間——
這本水浸不濕,火燒難傷,不論如何摧毀手段都無法傷其分毫的無字書,仿若煙塵一般,漸漸的消散。
“道法已成,無字書卻再難存留。”
裴楚輕輕搖頭,臉上又露出了一分似回憶,又似感慨的神色。
無字天書并非此方世界之物,或許不過是某位道門大能的念頭所化,或是一時興起制作。
為的目的,其實便只有一個,與三千大世界里,傳播道法。
而且無字書也并非一卷。
總共有三卷。
他手中有一卷,那道門的道子手中應當也有一卷,而那個攪亂天下的浮羅教圣姑姑手中應當也是有一卷。
三卷無字書,同根同源。
一卷為此方世界道門立世之根基。
一卷為浮羅教三圣能夠攪動風云之緣由。
而他手中的這一卷,則是他能夠走到今時今日的依仗。
“道法三千六百門,人人各執一苗根……”
《三洞正法》開篇之意,其實已然說得透徹,昔年他還未能真正領會其中真意,但到了今日,他終于領會了。
“這世界太小,而那漫天的神佛又太高。”
裴楚又再度搖搖頭。
他在城樓前靜坐了十日。
這十日里,他心神云游太虛,感悟天地造化,滄海荒漠,不知覺間,已步入到了洞真之境。
道法玄奇,重心神而非苦熬法力。
得知一分天機,增長的便是一分能耐。
移山填海,斷江截留,亦不過是等閑之法。
在這十日里,裴楚原本已打通了上百出的穴竅玄關,更是兀兀騰騰,如江水而洪流,十日破開了三百六十五處玄關。
對應周天之數,三百六十五處星辰。
打通三百六十五處玄關穴竅,法力匯聚如海潮,自此之后,再非修真,而是真正邁入羽化登仙之境。
修道者,步入此境,在這方世界,已算漸趨圓滿。
而到了此境,他的道門十品轉通,也達到了第六品。
通玄觀知悉達十方界域眾圣處所,只如指掌,分行散影,虛空無礙,位次妙覺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