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放心吧,我有分寸,這一回,我得好好做一次東道主才行!”
秦如峰摩拳擦掌。
“宋山那邊,有說西北稻第三期的規劃嗎?”葉長天突然問。
第二期的八千萬畝,已經是創下了一個奇跡般的數字,第三期如果繼續擴大種植,那將會占據華國水稻的半壁江山也是有可能的。
“暫時沒有,馬上入冬了,西北稻的冬稻,目前來說,存在非常大的技術缺陷,所以不會有冬稻,不過宋山提出,打算接下來以同樣合作的形勢,和之前所有合作的農戶,種一季度的冬小麥!”
秦如峰說道:“但是一年三季度的農作物,對土地的負荷量太大了,需要養地,這方面他們還在尋求解決辦法!”
土地也是需要休息的,這一點很少人意識到,但是很多農民都懂得,因為種植的太頻繁的話,土地越種越貧瘠。
任何農作物,植物的生長,都會吸收土地的養分,才能夠生長起來的。
“種植一季的冬小麥?”
葉長天對農業不算是很了解,但是也明白,這樣一來,雖然再一次增加收入,但是卻對耕地使用太狠了。
“會不會太勉強啊?”傅新也皺眉。
“他們有專家判斷,豐盛農業科技研究院如今隱隱約約已經成為西北第一農業科研機構了,他們的判斷,比我們更加專業!”
秦如峰說道:“如果他們說能種,就種,不能種,咱們就只能歇一個冬了!”
“嗯!”
葉長天和傅新都點點頭,這方面聽專家的沒錯。
………………………………
宋山連續五日參與了西北稻的收割,親自奔走了七八個城市,一百多過村落,忙的是筋疲力盡。
到了第六天,才選擇回到了豐盛新村。
很多事情還是要親力親為的,看一些數據能看出一些問題,可只有親自下去之后,他才清楚的感覺出,這個項目哪里不足,這個項目哪里做得好。
這一次的萬里金黃的稻浪,給他的觸感很強。
沒有親眼看到過。
是沒有這種感覺的。
農作物,永遠只有在豐收的時候,才是最壯觀的時候。
特別是那些農民臉上的那種滿足感,也給了宋山非常巨大的一種成功感。
他,一個農夫,在西北這一片土地之上,創造了一個不可能的成績,也為西北的農民,打開了一條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