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等人在緩沖間換好衣服,帶好口罩,手套,全副武裝地走進了手術室。根據他們調整過的方案,這臺手術大致分為五個環節。
第一步:清創術;
第二步:骨關節固定術、肌腱韌帶修復術;
第三步:手背皮膚缺損修復術、前臂及手指血管橋接術;
第四步:拇指及手掌皮膚修復術、前臂及手掌血管橋接術;
第五步:取皮瓣創面修復術。
第一步清創術,自然是由林夕來。在麻醉組對病人進行全身麻醉后,林夕開始清理斷手創面。
那只斷手被水泥混凝土完全包裹,一直沒有徹底清洗,雖然麗衢縣人民醫院做過初步處理,在路上也是用生理鹽水浸泡著,但清洗作用有限。
畢竟,太慘了。全部粘滿了水泥,而且粘的很緊,非常難清干凈。
如果說一般的斷手清理創口及全手,需要約三十分鐘,那么這只斷手至少要兩個小時。
林夕先采用雙氧水和生理鹽水對斷手徹底沖洗,洗掉附著的異物。這時,斷手不再是灰黑色,而是呈現一種黃白色。接著,便用器械清理創口,將壞死的組織剔除。最后,則在顯微鏡下探查血管和神經的破損情況,進一步清理創口。
這是一個精細活,他花了足足兩個小時零十分才完畢,額頭上細密的汗珠涔涔,幸虧有細心的護士不時幫他擦汗。要不然,那汗水滴落在斷手上,又會造成污染。
王薇作為器械護士,一直全心配合,幫林夕遞所需的各種器具,倒是騰不出手來幫林夕擦汗,倒讓她頗為遺憾。
“好了,小林你休息一下!”
當清創完畢之后,主刀醫生朱建斌就上場了。
他先做骨關節固定術。也就是將手腕和前臂兩處斷口連接,加以固定。
劉一冰和林夕在邊上打下手,同時也觀摩學習朱醫生的各種手法。這其實是屬于骨科的技術,朱醫生不愧是老牌資深手術名家,一舉一動都渾然天成,透著一種醫學上的藝術美。林夕看得一眨不眨,受益匪淺。
隨后,朱醫生開始對斷口處的肌腱進行重新修復,只是,朱醫生年紀大了,前面的骨關節固定以及肌腱修復做了總共大約兩個小時后,就呼吸加重,初現疲態。
林夕立馬自告奮勇地接替。
知道林夕針法靈巧、細密,在肌腱縫合上造詣極深,又是年輕人,手眼更靈活,朱醫生便愉快地將這一塊手術交給了他。
除了王薇,邊上的其他護士其實都未見過林夕的針法,這時候就極為好奇,一名女護士心道,都說林夕是急診科的縫合小能手,今天終于有機會親眼見一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