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吹吧!還不是老頭子看到你是他堂侄,才讓你穿軍裝,當副官。”女人說。
“我與我叔,誰有戰力,你最清楚吧。”
女人笑著說:“那老頭子一上就泄,還是你行。不說了,快脫衣服,我要驗收你的戰斗力。”
隨后,是一陣讓人臉紅的聲音傳來。
劉云聽得全身發熱,馬上端起剩茶喝了一口。
這茶放冷了,喝下去,剛好降溫。
溫度降了下去,劉云不敢再聽了。
他便注意起其他的地方。
突然間,劉云發現在一處地方,有人說話。
主要是那人在唱歌,而且唱的是日本歌。
夕燒け小燒けの赤とんぼ
負(お)われて見たのは
いつの日か
山の畑の桑の実を
小かごに摘んだは
まぼろしか
十五でねえやは嫁に行き
お里の便りも
絕え果てた
夕燒け小燒けの赤とんぼ
とまっているよ
竿(さお)の先
劉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這首歌,劉云很熟悉,他聽了無數遍。而且他也會唱。
這首歌是日本的日本童謠《紅蜻蜓》。
《紅蜻蜓》的詞作者叫三木露風,1889年出生在兵庫縣龍野市,是日本象征主義代表詩人。露風從小就愛好文學,小學、中學的作文從來都很優秀,經常向雜志、報紙投稿詩歌和俳句作品。中學三年級時,就自費出版了詩集《夏姬》。1908年真正代表其風格的第一本詩集《廢園》問世,一舉震動了日本文壇。從此以后,他以極大的熱情投身于創作之中,連續出版了《寂寞的黎明》(1909)、《有著白皙雙手的獵人》(1913)、《虛幻的田園》(1914)等幾部重要作品。《紅蜻蜓》是露風于1921年三十二歲時創作的作品,刊登在《樫の實》雜志(1921年8月號)。
《紅蜻蜓》的曲作者叫山田耕作,1908年畢業于東京音樂學校,在柏林留學十年,回國后他把精力用在歌劇、管弦樂作品的創作上,是大正、昭和時期的作曲家、指揮家。三木露風的歌詞都是他給譜的曲。他譜寫的《紅蜻蜓》曲子,主旋律起伏較大,和聲色彩非常濃厚,全曲雖短小,曲調非常優美抒情。
因此,《紅蜻蜓》一經問世,就受到人們的極大喜爰。據說,每天傍晚五時整,在三木露風的家鄉龍野市就會響起《紅蜻蜓》的音樂旋律。
“晚霞漸去中的紅蜻蜓,阿姐背我看見你,那是哪一天?......”那美妙的歌聲便會在人們的耳邊蕩漾,仿佛佇立在夕陽下的田舍間,看著飛旋中的蜻蜒,便會在心中勾起童年的回憶和無限的鄉愁。
在露風的歌詞里,深深地思念的那個曾經背著他看紅蜻蜓、帶著他摘桑葚、在十五歲那年出嫁后杳無音訊的阿姐,她究竟是誰?
據說,露風很小的時候,便和母親失散了,幼年時代一直都是由他的小姐姐背著抱著。小姐姐的后背,讓露風感到溫熱難忘,也蘊含了對母親的無盡的思念。但見晚霞漸漸散去,黑夜即將來臨,紅蜻蜓孤零零地飛來飛去的身影,引發了詩人想念親人的憂郁愁情。
還有另一個說法,這阿姐是祖父家的“小媬姆”。在明治時代,日本農村的有錢人家常常雇用小媬姆,她們一般只有十歲左右,整天背著主人家的小孩玩耍、勞作。因此小孩對她的感情很深,長大后也常會想起她。露風五歲時,母親因討厭放蕩的父親而離家出走,露風的父親就把他托給祖父。在祖父家,照料露風的是受祖父雇用的小媬姆阿姐。露風長大成人后,有一次在北海道函館的修道院洗禮時,忽然看見修道院的窗外飛著紅蜻蜓,便想起了曾經背著幼年時的自己、唱著兒歌的小媬姆阿姐,于是創作了這首詩。
傳唱到中國的《紅蜻蜓》歌詞,有幾個大同小異的版本。
劉云喜歡其中的一人版本。
觸影生情,劉云不禁唱了起來。
晚霞中的紅蜻蜓,
請你告訴我,
童年時代遇到你,
那是哪一天?
拿起小籃來到山上,
來到桑田里,
采到桑果放進小籃,
難道是夢影?
晚霞中的紅蜻蜓呀,
你在哪里喲?
停歇在那竹竿尖上,
是那紅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