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剛一回來,朱元璋就開口說道:“秦先生,不如你帶我去看看后面的土木堡之變時期?”
朱元璋是看了明史的,在回去找朱棣之前他就看了,當然只是大概的明史,不是那種細則,所以一些明朝大事他是知道的。
只是朱元璋這話一出口,秦牧白就有一些哭笑不得,果然,我的二大爺,你就是這個打算啊。這是要將明朝都經歷完還是怎么的?不過說實話,秦牧白自己肯定也是多少有一些好奇的。
他們如果去朱祁鎮那個時期,到底土木堡之變還會不會發生?如果是朱棣操控成功了,那么這件事肯定是不會發生的了,開玩笑,如果朱棣那邊成功了,到了朱祁鎮這里,幾十年的時間,足夠大明的軍隊成就鐵火一樣的訓練了。
這個時代的軍人可是從來沒享受過那么高的榮譽,如果朱棣真的按照朱元璋和秦牧白所說的那么搞,凡是戰死的軍人,都入國家陵園,皇帝給上香,那特么的這些士兵敢玩命,當然,前提是保證糧食的情況下。
但是其實只要跟越南這些東南亞國家去海貿,保證海上安全,用絲綢更換糧食,這個時代絕對不會缺糧食了。
千萬不要小看東南亞國家,你以為東南亞的土著為什么懶,這種懶是懶在骨頭里面的,從祖宗上傳下來的,為什么?憑什么?因為這里的稻米可以三熟,而且幾乎不用怎么侍弄就行!隨隨便便一長就餓不死人,你告訴我,能不懶嗎?
這要是放到大明,不好好種田就會餓死,誰敢懶?誰又能懶?這是要命的啊伙計。
所以說,土著懶是因為他們占據了好地方,這地方太好了,不夸張的說,不管怎么弄,都能吃飽,誰還會勤勞奮斗?
加上當地的人口不多,如果這個時候這些國家的皇帝為了換取大明的絲綢,瓷器這些東西,發動下面的民眾去種植稻米的話,能換到的糧食,一年一千萬石絕對是很輕松的事情,如果到了印度那邊,能換到的甚至更多。
所以說,就怕你不走出去,只要是走出去了,這些東西都不愁,雖然說這個時期的水稻產量不如后世,但是這個時期的人口也沒那么多啊,現在大明有沒有一億人口都是個未知數,至少現在估計是沒有的。
中后期的話,沒準還有這個數字。
“好,那我們就去。”既然朱元璋提出來了,那秦牧白也不能拒絕,之前朱元璋跟朱棣說那個話的時候,秦牧白就大概有了心里準備了。
而且,現在的朱元璋年輕,他又未嘗不是在為自己進行測試,他回去之后,誰知道去什么地方了呢?反正影響不到現實,秦牧白自然也不在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