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這些東西兌換完畢之后,這些科學家很快就投入了工作,按照之前威廉的進度,恐怕用不了多久,秦牧白這里就可以得到新的技術了。
不過秦牧白給這些科學家所提出來的要求就是,先研發一種新型的芯片材料。實際上,目前的芯片材料已經幾乎快達到物理極限了,但是更新的材料還沒有研發出來。
對現代技術來說,計算機的重要性已經毋庸置疑,新的材料,包括新的量子芯片的設計等等都是重中之重。
有了這些,其他的模擬計算就非常的強悍了。
很多人其實并不了解量子計算機是什么,就算是跑到百度里面去看,每個字都認識,但是聯系起來,很多人還是理解不了,到底什么是量子計算機,為什么量子計算機就牛逼那么多呢。
其實通俗的來講,量子計算機很好理解,大家都知道,普通計算機是0和1組成的,為什么普通計算機是0和1呢?那是因為普通計算機是由晶體管制作而成的,而晶體管只有兩種狀態,開,或者是關。就好像是我們電燈的開關一樣,只有兩種狀態。
而這開關兩種狀態就分別代表0和1,然后一個CPU里面由用億為單位的晶體管組成,這些晶體管分別用0和1來模擬計算。所以,普通計算機假如設計相同的話,那么晶體管越多,性能就越先進。
這也是為毛現在的芯片納米制造技術越小,芯片性能就越高,因為單位體積內容納的晶體管數量更多了,性能自然就提升了。
但是量子計算機,就是指,同樣一個量子位,量子位可以理解成類似于晶體管一樣的存在。一個量子位就可以同時代表0和1,這就意味著1個量子位能計算的東西就需要2個晶體管來完成,而2個量子位能計算的東西,則是需要4個晶體管來完成。
3個量子位能計算的東西,就需要整整8個晶體管才行了,那么7個量子位能計算的東西,需要整整128個晶體管,以此類推,27個量子位能計算的東西,所需要的晶體管數量就已經超過了一億三千萬個!
可以想象一下,intel最新的酷睿I78770K的CPU里面大概有22億個晶體管。而22個晶體管僅僅需要32個量子位就可以超過它的計算能力。
而量子位的數量越大,它所代表的能替換的晶體管數量可是用幾何倍來形容的,就如同那個棋盤里面放大米的故事一樣,僅僅幾百個量子位所能計算的數據就超過了現在的一些大型超級計算機。
由此就可以知道,它的計算能力到底有多恐怖。
這也是為什么,全世界各國都抓緊這方面建造的原因,現在秦牧白相信,自己絕對是最快拿到成品量子計算機的人,沒有之一!
因為現在限制量子計算機發展的,并不是說人們造不出來,而是因為現在的絕大部分量子計算機需要在絕對零度的超低溫下運行,可想而知,將溫度降低到幾乎接近絕對零度,需要的冷卻設備有多恐怖。
肯定不是我們加幾個風扇就能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