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激動的手都在顫抖:“隊長,你看這根柱子的大小,這里應該有一個龐大的現代工程。你們看那邊那幾個圓堆應該都是這種水泥柱!”
文靜搖了搖頭道:“不對,這些應該不是現代建筑。”
“什么?不是現代建筑,難道是古代的?”
“就是現代建筑!”
“你知道鋼筋混泥土是什么時候出現的嗎?是十九世紀,連這都不知道!”
考古隊那邊一聽文靜如此說,頓時一片嘲笑聲,不過有三個人卻皺緊了眉頭,就是呂曉茜、大黃和剛才被耗子奚落了一番的那位中等身材的漢子。
文靜嘴角露出一絲不屑道:“鋼筋混泥土的發明時間一般被認為是一八四八年,但真正標志鋼筋砼出現的事件是一八六八年,一個法國園丁,獲得了包括鋼筋砼(鋼筋混泥土)花盆以及緊隨其后應用于公路橋梁的鋼筋混泥土護柱的專利。”
剛才說話十分難聽的那人是隊中唯一一個戴眼鏡的,個子不高,偏瘦,表面上看去還是挺文質彬彬的。聽文靜說了一通,那人頓時十分難堪。
文靜接著說道:“我想,我們不應該只考慮鋼筋混泥土的使用時間,還要考慮它的腐蝕時間,用于一般建筑上的保質期要在七十年左右,大型橋梁自少要在一百五十年以上,這還只是說的保質期,但若要腐蝕成這樣,又豈是二百年、三百年能完成的?”
我覺得文靜說的很有道理,她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了,從混泥土腐蝕程度來推測,這片建筑的建設時間已經遠遠超過了鋼筋砼產生的歷史。
包括考古隊在內,眾人沉默不語算是認可了這種推測。但如此一來,卻產生了一個更大的不可調和的矛盾,在鋼筋砼沒有出現之前,這里怎么會有鋼筋砼建筑?
“那……這兒的建筑為什么會在早于鋼筋混泥土發明之前,就使用了這種東西呢?”耗子說出了大家內心共同疑問。
文靜也是一臉不解,聳了聳肩膀無奈道:“我也不知道,只能推測這兒的建筑更早。”
目前我能想到的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在1848年以前,有人在這兒秘密進行了某項巨大工程時使用了它。但一想也不對,在那個年代,各國都在拼命發展經濟,有誰會在這鳥不拉屎的地方搞大型工程?而且按文靜的推測,這兒的工程要遠遠早于鋼筋砼的發明時間。
就在我不斷的肯定、否定自己想法的時候,突然隱約聽到我們過來的方向傳來“嗡嗡”的聲音,抬頭看去,不禁心里一陣拔涼!大群的尸螨在剛才焚尸的地方盤旋飛舞,有些似乎已經發現了眾人的存在,正朝這邊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