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成只要是對三國歷史有點了解,或者玩過三國系列游戲的人來,都知道這個時候會跑來找佐伊麻煩的漢人將軍,肯定就是+1-1馬的白馬將軍公孫瓚了。
他的親衛部隊白馬義從的特色,就是速度夠快。
在佐伊這邊的警報體系需要重建的時候一路馳騁過來的結果,就是佐伊的龍裔軍團在號角聲中剛完成集結,白馬義從就已經來到了這些諾德人用了一年的時間,在一處靠著河流的平原地帶建立的城市。
一座用來種地的城市。
如果偉岸者巴爾古夫算特殊NPC的話,一定會有“寒冷天氣糧食產量+1,生產力+1”的BUFF。
當看到這座不算精致,但絕對不算野蠻的二號雪漫城時,+1-1馬將軍公孫瓚的表情有些僵硬。
這是胡人?這要是胡人我現在就把馬鞭給吃了!
公孫瓚會有這樣的情緒,是因為出現在他面前,剛剛集結完畢擺好陣型的三個龍裔軍團方陣,是一水的重步兵方陣。
長槍、塔盾、重弩、還有全身覆蓋讓人懷疑要是地面軟一點就會一腳陷進去的黑色鎧甲。
這陣仗,別說那些連煉鐵都不會的蠻子了,就算是北軍五營的全盛時期都拿不出來吧……如果不是盔甲的顏色以及造型不對,公孫瓚甚至以為自己看到了已經消失在一發大隕石術里的羽林衛了。
在公孫瓚震驚的時候,佐伊那邊也在頭疼。
“還真是輕騎兵啊,該怎么打呢?”
對于全體重步兵的龍裔軍團來說,在野外和輕騎兵雖然基本不會失敗,但也基本不會贏的戰斗。
不過這是正常情況。
因為正常情況下輕騎兵是很難破重步兵防御的,輕騎兵唯一擊敗重步兵的方法是繞后斷糧慢慢耗死對方。
問題是現在這個世界不正常了。
萬一這支輕騎兵擁有克制重步兵的攻擊力,那么……那么局面就會變成單純的步兵VS騎兵。
如果可以的話,佐伊并不想跟這支看起來更像是儀仗隊的輕騎兵打仗,如果能夠談一談也是好的。
可惜公孫瓚那邊在短暫的錯愕后,并沒有絲毫想要和對面這些不是“蠻子”的“蠻子”溝通的打算。
尤其是在看到佐伊的標準異族面容后,公孫瓚更是一臉冷漠的拉開了陣型。
平時殺蠻子就是為了防止有朝一日蠻子成長為可以威脅大漢的存在,那么如果這些蠻子已經不是蠻子,而是另外一個從點點滴滴上都表現出來自身強大的異族后。
那就只剩下一個字“干”了。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這個詞雖然還沒有出現,但不妨礙公孫瓚理解這個詞的意思,更何況公孫瓚是一位武將,他所知道的外交手段,就是干掉敵人后,在數落敵人的罪責。
于是就“干”了。
看到這些和儀仗隊一樣的輕騎兵竟然擺出了沖陣的架式,龍裔軍團這邊從軍團長到副團長到最普通的士兵,都擺出了目瞪口呆的神情。
在這種并不算平原的環境下,一支輕騎兵要沖重步兵的陣……這是在嫌自己活得不夠長嗎?
結果短短半分鐘之后,龍裔軍團從上到下都明白了為何這支儀仗隊輕騎兵敢對著重步兵沖陣。
在確定白馬義從打算沖陣的時候,龍裔軍團立刻擺出了品字形的陣容等著對方沖鋒,并且高高的舉起了手里的重弩,瞄準著已經在射程以內的白馬義從。
沒有開火,只是在等待對方的起步,然后根據對方的速度計算提前落點進行覆蓋式打擊。
然而在幾百米之外準備了一會白馬義從在作為主將的公孫瓚一句“義之所至”后,突然就從所有人的眼前消失……不是消失,而是變成了一道白色的流光直接撞上了龍裔軍團的陣地。
前鋒官“舉起盾牌”的指揮還沒說完,撞上龍裔軍團陣地后瞬間散落開來的白色流光再次返回了原本的位置,重新擺好了陣勢。
“哐當哐當”,位于陣地前三排的龍裔軍團的士兵手里的盾牌碎裂成了大小不一的數十塊,身上的盔甲要稍微好一點,但也多了很多道劃痕,仿佛剛剛沐浴了一場彈幕洗禮一樣。
在這幾十個蠻子軟軟倒下的時候,重新集結起來的白馬義從里面,也有十幾名騎兵摔倒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