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睡夢中,似乎看見自己在崖山的上空幾十米的位置,向著西北的方向迅速掠過,奇怪,為什么要飛掠呢?//倏忽之間,林夕似乎看到了一只雄鷹,撲簌簌猛撲到一處帳篷前的支架上,支架上,拴著幾只鴿子,還有一個開口的籠子,里面有若干灰色的兔子,更遠處有個圍欄,里面有山羊,雄鷹從籠子里面抓起一只山羊的頭,山羊跳躍閃避,那雄鷹跟隨者飄搖,只是不松爪子//劇烈爭斗的聲音,驚醒了守夜人,守夜人驅趕這三四個奴隸,三四個奴隸燃起了火把,呼喝起來//守夜人帶著皮帽子,顯然非常驚喜,拿起皮鞭又抽打起什么人,不一會,二三十個人從各個帳篷出來了,有一個奴隸拿著刀,走進一只羊,也不知道怎們動的手,那個羊就倒地了,奴隸隨手一劃拉,從羊的腹部掏出一塊東西,扔給雄鷹,雄鷹的鳥喙啄住了那塊滴著血的東西,很快吃了下去//那是什么?林夕正想著,心中就有有了一個答案,那是羊的肝臟//雄鷹吃了肝臟,似乎心情好了很多,奴隸又舉著雙手,慢慢接近那只雄鷹,山羊見到常常喂食他們的奴隸,立刻奔向奴隸//奴隸的右手攀住山羊的頭,左手去摸山羊的脖子//山羊猛然跳了一下,但是沒有真正跳起來,身體委頓下去//雄鷹心滿意足,開始繼續啄食山羊//奴隸輕輕撫摸雄鷹的翅膀,雄鷹安靜下來,過了一小會,奴隸解下雄鷹腿下的竹管,然后后退著離開雄鷹,把竹管遞給了守夜人。守夜人踹了奴隸一腳,然后噼里啪啦讓了一通,也許是只是習慣行地讓下人們守點規矩。
//轉眼之間,視線就在一個碩大的帳篷之中,一塊巨大的虎皮上,躺著一個漢子,一個服裝華麗的矮個子,對著帳篷里面喊道“薛禪可汗,南方緊急軍報”等了一下,帳篷里面沒有回音,那個矮個子又喊了一句“薛禪可汗,海東青傳信!”
。。。。。。
【注:至元十年(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元大都宮殿建成,就在今天北京市元大都遺址處,次年正月元旦,忽必烈在正殿接受朝賀,大都成為元朝多民族國家的政治中心,但是這時候,南宋還沒有徹底滅亡,忽必烈仍然經常住在大都的帳篷里面,在學習儒家和漢人文化,吸收漢家成果的基礎上,并沒有完全放棄蒙古的習俗,這也是他激勵和管理蒙古各部的手段之一。】
。。。。。。
【注:海東青,《本草綱目·禽部》記載:“雕出遼東,最俊者謂之海東青。”海東青屬于大型猛禽,體重健壯。雌性比雄性還大。最重可達6公斤。身高1米左右,兩翅展開2米多長。頭部羽毛白色,綴有褐斑,上體均呈暗灰色;胸部褐紅色,綴有褐斑,尾部純白色;嘴較厚長,跗跖只上部被羽,雌雄同色,喙爪像鐵鉤一樣硬飛得即快又高,能捕天鵝、野鴨、兔、狍等禽獸。因此,遼代的皇帝,每年春天在鴨子河(今松花江)附近放海東青捕天鵝,捕到第一只天鵝,要擺宴慶賀,名曰“頭鵝宴”。金、元時期女真族和蒙古族的貴族也有用海東青捕獵的習俗。
海東青常見于海濱及江河附近的廣大沼澤地。據《契丹國志》記載:“五國(即黑龍江流域的五個部落)之東接大海出名鷹……”,名鷹海東青,多單獨生活,但幼鳥常伴親鳥飛翔。棲息時,停落在巖石或地面上,有時長時間地站在喬木枝上。主食野兔、鼠類等中小型獸類,夏秋時節,常飛行在水面上空,向水內俯沖以搜縈魚蝦;冬天捕食村里的小貓和小狗,并食腐尸肉。海東青捕食猶如閃電,撲撲凌凌人,煞是威嚴。它的食量很大,耐飽餓力較強,吃飽一次可20天不進食。
據現代動物學家考證,海東青可能屬隼科,學名矛隼,是一種美麗的中型猛禽,也是體形較大的隼類,所以又有巨隼之稱。
其體長56~61厘米,體重1310~2100克左右,羽色變化較大,有暗色型、白色型和灰色型。矛隼分布于歐洲北部、亞洲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在中國分布于吉林中東部、黑龍江東部、遼寧和新疆喀什等地,極為罕見,其中在吉林、黑龍江、遼寧為留鳥或者繁殖鳥,在新疆為冬候鳥。
契丹人統治中國北方時期,曾經將海東青大量引入今天的內蒙古地區。
海東青中以純白的“玉爪“為上品,另有秋黃、波黃、三年龍等名目。到了清代,如果一個刑徒捕捉到一只海東青并進獻給朝廷,則可免一切死罪,可見其何等珍貴。
驕奢的末代遼統治者天祚帝年年派出銀牌使官向女真族索要海東青,且“每至其國,必欲薦枕者。其國內輪中下戶作止宿處,以未出室女待之,后,使者絡繹,恃大國命,惟擇美好婦人,不問其有夫及閥閱者“。激起女真人的怨憤,在女真完顏部首領阿骨打率領下,集女真諸部兵,擒遼障鷹官“。
清代文人沈兆提曾評價道:“遼金釁起海東青,玉爪名鷹貢久停。“
早已忍無可忍的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趁機揭竿而起,前后僅用12年時間,就將遼國、北宋兩個**透頂的封建王朝徹底推翻。
元朝初建的時候,即便是海東青也不是可以輕易得到的,使用海東青作為極端重要的信件的傳遞,表明一定有重大的危機或者重大機會,但是通常而言,危機的可能性更大。
這也是大都里面鷹園奴隸如此謹慎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