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鐵大匠劉子明說:“直徑四尺,厚四分,長十二尺,既然是戰斗器,還要防水,我覺得鐵是不成的。”
林夕說:“奧,劉大匠說說道理。”
銅鐵大匠劉子明:
“先說密封抗變形,銅抗變形比鐵要強的多,這一條,咱們現在的生鐵和熟鐵炒鋼法,并不穩定,炒制作的鋼鐵,在想澆筑,難度太高。
那么,第二,成型制作,我粗略算了一下,直徑四尺、厚四分,長十二尺,壁厚耗銅要接近6萬斤,兩端如果是平底,大約是4萬斤,如果是像大鐵鍋凹地的,那么可能就要差不多5萬斤,這樣一艘就要用十萬斤銅,鷹嘴巖是決計沒有的,把整個崖山的銅收集起來還差不多,如果要做器具,我以為黃銅更可取,銅和倭鉛比例為七比三上下,比鐵熔點低,與青銅融化點相仿,但是便宜得多,此外,青銅雖然很硬,但是比較脆,綜合來看,更容易使用。
而且現在銅錢本身大多數是黃銅所鑄,取材也方便,只是這樣的戰器,那真是用銅錢堆起來的,著實讓人心痛。
還有,水雷每一只造價千錢,魚雷更為駭人,要用銅造電機,那個就要千錢的銅,還有控制和戰斗部分,那還至少要千錢,每一只就要至少兩千錢。這些都還沒有算人工。
對了,船里還要有電池堆,這至少又是一兩萬錢。
算是一條船,十只水雷,十只魚雷,就要十五萬。
今上您要造三艘,就是四十五萬錢。
您,可是真的要這樣做?”
林夕問:“大小海鰍船造價幾何?”
銅鐵大匠劉子明說:
“官船造價是不計算銀子的,只計算各樣料錢。只有私船才計算造價售賣,大小海鰍船、福船私人購買被發現,是要以通敵謀逆論處的。
不過,私船仍然是有價銀可以比較的,小海鰍船這樣的船,用料用加工約莫一百到一百二十萬錢,當然也要看錢的成色,售賣一般要兩百到三百萬錢,如今大木料日見稀少,恐怕還要上升,所以做大船的少一些,大海鰍船要翻倍,這差不多是廣船的價銀,戰船用料用工還要考究,上浮三成都算正常。”
林夕說:“也就是咱們三組潛水艇的錢,倘若擊毀一艘小海鰍船,就賺回五十五到七十五萬錢?”
銅鐵大匠劉子明:
“今上,也不能這么比,咱們的電動潛水艇,人工造價折算下來,可能與材料價錢相若呀,那么三組就要九十萬錢以上,已經與一條小海鰍船相仿。我們還只能承載三名戰士,小海鰍船裝滿了也可以有一兩百人呢?”
林夕說:“技術是我提供的,咱們內部就不算錢了。咱們現在是造戰船,若是三只潛水艇能夠擊沉一艘小海鰍船,咱們就已經能夠值回造價了,若是我們殺傷十來只,那不是賺翻了十倍?
潛水艇能夠深潛,沉船里面的金銀我們還有可能取回,也未必不賺錢呢。
如今崖山蒙元有四五百艘大船,如果我們焚燒一百條,我想,剩下的,都會投降了吧。”
清虛教宗慨然嘆曰:“今上,我方才開悟,戰事有人心變化,士氣變化,會改變勝敗和得勝的后續利益。原來如此。”
涂熙才聽了清虛教宗的話,頓時也明白了,其實清虛教宗也是提點涂熙才明白,上人為什么這么重視殺傷力,甚至不惜將大量稀缺的銅錢投入潛水艇,原來是要通過強大的戰力迫降,從而勝者通吃!
銅鐵大匠劉子明沉吟片刻,說道:
“今上,還有一個問題,我們沒有鑄過這么大,相比較起來,這么薄的銅器,鑄銅的厚度與大小,會影響銅汁的流動,從而影響銅汁的造型完美程度!
另外,也沒有這么融化這么多銅的坩堝和爐鼎,分段多次澆筑熔接處必然脆弱,就算是不是熔接處,這么薄,也很容易夾雜氣泡和沙眼。為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