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荷當初設計這套制度的時候,就只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各部自行運轉,不必縣令親力親為,所以他這個縣令當的那叫一個輕松,再加上差不多一年的鍛煉,縣衙各部人才濟濟,個個能獨當一面,根本不需要操心。
可魏叔瑜心底還是有些不放心。
輾轉反側幾個日夜之后,這一日早晨,他終于來到了長安,見了杜荷。
看見杜荷,魏叔瑜仿佛一瞬間有了主心骨,激動地說道:“杜兄,我沒有一日不思念你啊。”
“哎呀,魏兄,稀客稀客啊……你可是來吃土豆燉牛肉的?很不巧,長安城最近風聲緊,牛都不自殺了!”杜荷遺憾地說道。
魏叔瑜有些無語地說道:“杜兄莫要說笑,我此來,是特來請教的,說實話,我愚笨得很,我知道自己根本不能擔任鄠縣縣令,而這,都是你向陛下舉薦我的,是以,今日特來問計,我要怎么做才能成為一個好縣令呢?”
問計,這便是魏叔瑜此來的目的。
鄠縣,完全不同于天下任何一個縣。
魏叔瑜雖然愚笨,但也知道,鄠縣的今天,都是杜荷一手締造的,如何做好鄠縣縣令,沒有比杜荷更有權力回答了。
杜荷見魏叔瑜一臉嚴肅,也正色道:“做縣令不難,做好縣令卻很難!魏兄能有此想法,其實已經很了不起了。既是你要問計與我,我倒是有個小小的提議給你。”
“請杜兄賜教!”
“做好鄠縣縣令,倒也簡單,那就是無為而治。鄠縣如今的一切,都是嶄新的,甚至有許多東西,還處于剛起步階段,作為縣令,你要做的,便是滿足他們的需求,而不是加以管制,一句話:一管就死,一放就活。”
杜荷說的很簡單。
為政之道,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在教化,在勸農……圣人的話,數不勝數,咋一聽,都很有道理。
可惜,任何自古流傳的道理,都不適用鄠縣。
鄠縣是全新的!
杜荷是個很懶的人,所以在他擔任鄠縣縣令時,他建立了縣衙各部,讓各部保持縣衙的正常運轉,同時,他更愿意做一個引導者,而非一個管理者,比如他發動百姓養豬,便不是強迫百姓養豬,而是利用士族們的影響力,讓百姓自發地養豬,自發地購買豬飼料……
所以,他只有一句話給魏叔瑜。
魏叔瑜細細品味這句話,半晌,才抬起頭來,對著杜荷深深一揖到底:“杜兄,受教了!”
……
魏叔瑜回到鄠縣。
為了體現自己遵從杜荷的教誨,真正做到蕭規曹隨,他便將杜荷的那句話四處張貼告示,一時間,隨處可見:一管就死,一放就活。
鄠縣的人們見了這句話,都知道魏叔瑜是真正要遵從杜荷的理念的,大家都拍手稱道,士族們紛紛來縣衙慶賀,帶著豐厚的禮物,卻都被魏叔瑜全部打發了,甚至,這些家伙離開時,還得到了魏叔瑜贈送的一些土特產,大家都感動得涕泗橫流,紛紛傳頌魏叔瑜是一個好官,百姓們聽了,更加歡欣鼓舞。
而魏叔瑜果然做到蕭規曹隨,一切都按照杜荷以前制定的規矩進行,從未頒布任何新的命令,反而在安鄠大道工地上,養豬場,田間地頭,隨時都能看見他的身影,他要做的事也簡單,那就是將自己的見聞記錄下來,尤其是思考許多難題的解決之法,每一個法子,他都為讓人送到長安,請杜荷幫忙參詳后才施行。
如此以來,百姓們無不稱頌魏叔琬。
相反的是,在長安,在其他地地方,人們知道此事,都將其當成一個笑話。
大家都說魏叔瑜只是杜荷的一個跟屁蟲,不可能成事,這樣的人,是做不成鄠縣縣令的,只怕三個月都熬不過去。
有人是看熱鬧,有人是看笑話。
……
(感謝【醉輪回】兄弟的打賞,感謝兄弟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