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朝文武,全都倒吸一口冷氣。
李二也有些驚訝。
李二問道:“戴卿家,朕記得,去歲的賦稅,只是一千八百多萬貫吧?”
戴胄點點頭,說道:“正是……今歲比去歲,多了足足七百萬貫的賦稅,除了各地風調雨順外,最大的功勞在京兆府,京兆府施行新賦稅政策,今歲的賦稅比去歲多增加了四百萬貫,京兆府的賦稅,達到八百萬貫之多。”
“嘶……”
大臣們,氣呼呼的再次倒吸一口冷氣。
整個京兆府的賦稅,竟然占了整個大唐的近三成還要多。
新賦稅政策,恐怖如斯。
一時間,大家看杜荷的神色都有些復雜。
這家伙,要逆天啊。
當初,以高士廉為首的大臣們,將杜荷弄去萬年縣做縣尉,本以為,杜荷會被壓制幾年甚至一輩子。
哪知道,這家伙一反手,就將萬年縣令高遠志弄掉,自己做了縣令,又搞出新賦稅政策,最后還成了京兆府司戶參軍。
現在好了,京兆府的賦稅增收,有目共睹,這是一個天大的功勞,誰也擋不住。
又聽戴胄說道:“陛下,諸位大人商議過,鑒于今歲國庫增收,所以,撥付給內庫的錢,從去歲的五十萬貫,提高到一百萬貫。”
說完,戴胄抬起頭來。
其他大臣們,也紛紛看向李二。
內庫突然比去年增加一倍的錢,陛下一定會很開心。
只是,讓大家失望的是,李二只是淡淡地點點頭:“嗯,知道了。”
就這?
戴胄有些懵逼。
這也太淡定了吧。
大臣們根本不知道,李二心中冷笑:區區一百萬貫,還不如朕跟著杜荷兩個月賺的錢呢。
這時,只見李二站起身來,說道:“來人,將杜荷的功勞簿拿出來。”
趙陽趕緊屁顛屁顛地取來一個冊子。
正是當初杜荷平定盧氏叛亂后,大臣們為他單獨設置的那個功勞簿。
原本,許多人都將此事忘記了。
哪知道,李二竟然還讓人存著。
王珪吃驚道:“陛下,這是為何?”
李二笑瞇瞇地說道:“王愛卿,你們難道都忘了嗎?這功勞簿,正是你們之前給杜荷設的啊,現如今,杜荷立了功勞,豈能不往上面添加功勞?”
眾人:“……”
只見李二一揮手:“杜荷創造的新賦稅政策,讓京兆府增收賦稅四百萬貫,而且,京兆府施行新賦稅政策大獲成功,足以證明此事可在大唐全境推廣,大功一件!”
有不少人聞言,咬咬牙,最后什么也沒說。
這功勞,沒法反對。
又聽李二說道:“好了,賦稅政策之事畢,下面該說說長安城救災的事宜了。戴卿家,你是民部尚書,還是由你來說說長安城的種種變化吧。”
戴胄再次站出,說道:“按照陛下的吩咐,民部十日前就派出二十名官員,到長安城各個地方查看,并將此次救災之事,匯編成冊……京兆府司戶參軍杜荷,于危難之際挺身而出,以一人之力,統領長安城救災之事,幾個月來,有條不紊,循序漸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