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炮威力只是機炮的五倍?”聽見這個說明,王虎要驚訝到說不出話來。“……那為什么不裝五門機炮?”
人故沉默,是啊,我也在想這個問題。
息壤說:“或許是因為他們在小型火力方面過于出色?據我所知,他們最好的機炮性能上與帝國曾經的機炮相差無幾,可能就是當年那批帝國科學家帶過來的技術,細微差距應該在材料上。”
“而主力艦與主炮是不同的,更復雜更尖端。那是一個文明科技的桂冠,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絕非區區幾名科學家所能掌握。據我所知,當初能夠制造主力艦的,全宇宙就不到十個文明。而能制造傳奇戰艦的,帝國獨此一家!”
身為傳奇戰艦,滿滿的驕傲感。
人故想裝沒聽見,我真是太難了。
【情況還是有些奇怪,新舊帝國,三大集團,一直在為新主炮加大投入。除最古老的電磁動能主炮系列之外,他們還陸續開發出激光、等離子、粒子加速器等新技術主炮。奇怪的是,別說大幅度提升,甚至連最初的動能系列都無法超越。】
【如果讓我打分,我會給他們戰機和小型武器方面打95分,空間站和星門體系及格60分,大型艦船制造30分不能更多,而主炮?我覺得最多只有5分……】
作為共和國鍵盤俠,人故的打分還是靠譜的。
可是為什么呢?
這個差距也太大了?
還是王虎率先從記憶中找到一個詞,“張森極限?”
人故跟著恍然,【沒錯,就是張森極限!】
唯有息壤豆豆眼,喂喂,你們倒是快說什么是張森極限?
不要拿這幾百年才出現的知識盲點來為難我啊!
*****
張森極限,是共和國一位名叫張森的科學家研究出來的極限論。
他認為科研體系決定科技的天花板,而每個科研體系都有其發展的極限。不同的科研體系混合,會增加或降低這個天花板的高度,其實是增加的概率和“基因變異是良性”的概率一致。
如果張森是個社會科學家,那根本掀不起什么風浪,這年頭提“文明極限論”的人多了去了。
可問題在于,張森他是個純數學家。
他提的也不是假說。
而是做了個非常合理的數學模型,算出結果,扔到雜志上發表,然后就轉身搞別的去了……就是業余搞的一個小課題,之后他自己都沒關注。
張森研究這個是因為共和國正在面臨的問題從帝國繼承了科研體系,但只繼承了一半。因為戰爭,中間丟丟拉拉,錯漏無數。
現在就在爭論是回頭夯實基礎,還是干脆推倒重來,張森代表數學界積極摻和了一下。
結果大家越看這個結論越合理,模型又死活挑不出毛病,最后捏著鼻子……先扔給張森一個社科頭銜,然后扭扭捏捏的承認了。
你是對的,你是我們社科界的數學奇才。
拿“張森極限”來看中間地帶,會發現出奇的吻合。
到目前為止,中間地帶有自己的科研體系嗎?似乎沒有。
他們就是從黎明帝國(先行者)那里繼承一點,從狂戰士(智械)那里抄一點,前些年鬧的“異形入侵”又抄一點,還有附近人類國家傳過來的……就是東抄抄西抄抄,自己的科研就是當泥瓦匠,把這些黏合在一起。
這樣的體系,天花板怎可能高。
他們研究主炮,會發現遇到無窮多的問題,而大多數問題的根源在于基礎研究沒能搞明白。抄了個然,沒抄所以然。
可推倒重來?誰有這個魄力和勇氣?
“這個張森很厲害嘛,原來還有帝國沒研究出來的東西。”息壤摸著良心,承認了共和國還是有點兒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