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連城比李世信小了近十歲。
他懂事兒的那會紅旗話劇團都已經解散,所以關于紅旗團這個名字的來由,李世信沒有過多的解釋。
好在孫連城也不是墨跡的人。
在詢問了一番關于牌匾怎么做的事情之后,便就將話題轉向了戲園子封箱演出的事情上。
“封箱”是怎么回事兒?
早時候戲子伶人全年無休,僅在農歷歲末才得以停演數日,稍事休息。休息前將衣箱及其他演出用具摒擋就緒,有的裝入箱中有的苫布遮擋——這就叫封箱。
早前封箱沒講究,一般就是臘八兒以后臨近除夕時,戲班子將家伙事兒裝好,整個戲班子給祖師燒香行禮,最后給戲箱貼上“封籍大占”的封條就回家過年去了。
但是到了后來就不一樣了。
前清的章程是一年沒有放假的日期,端午、中秋是最大的節日,也只有私塾學校放兩天假.官場商家也不休息。
什么五一十一黃金周那是甭想。
官場每到臘月二十日封印,封印的禮節是到這天把印洗凈,人匣封固,尚書率全部人員對著印行一跪三叩禮,這算是把印封起來了。
外省總督巡撫,下至州縣大小衙門都是如此。待到次年正日二十再開印。
官場封印,戲班則封箱,戲園子則封臺。
每次封箱封臺都要唱好戲,一則因為到了年底,各商家住戶都要忙著過年無暇聽戲,二則無論何班演了一年了,臨末尾總要落個豐滿的面子,取個吉利。
現在雖然不是過年過節,但是戲園子裝修,是又要封臺又要封箱。
孫連城注重這個,李世信倒也無所謂——反正閑著也是閑著,而且自從在夢境之中將京戲這個技能燈體提升到最高之后,還沒正兒八經的登臺唱過。
李世信……還真有點兒技癢。
“咱唱哪出?”
在技能夢境之中,關于封箱戲的部分還真不少。
李世信仔細回想了一下適合封箱的戲,便問孫連城道。
面對詢問,孫連城嘿嘿一笑。
“其實我一直想唱一次《二進宮》來著……”
噗、
聽到孫連城點的戲碼,李世信一口唾沫沒咽下去,嗆著了。
《二進宮》這出戲是《龍鳳閣》中的一段,說的是徐延昭、楊波,因初次力諫李良攝位事,李后執拗不聽,故嘆皇陵后,復二次入宮竭誠奏導的故事。
這段戲放以前那是壓場的戲,但是當下可沒多少人唱了。
不是因為不好,而是因為太難。
相比于一般的戲里念做較多,這一出戲幾乎全是二黃原板和二黃慢板。也就是說,沒有念白的部分,幾乎全是唱腔——這本就非常考驗功底了。
但這并不是這出戲難得關鍵,《二進宮》之所以絕就絕在到了折子后面的**部分——也就是楊波,徐延昭,李艷妃三人跪地之后得那一段。
一水水的快二黃二六,得唱得步步緊接聲聲入彀,這段才算是出彩兒。
氣力不行,唱功不重,根本不敢照量。
很多生旦凈在學戲的時候都學過這出戲,可在于魁智,李勝素,孟廣祿之后,當代京劇這個行當里很少能有把這一折子唱好的了。
見孫連城點了這個,李世信挑了挑眉頭。
“真要唱這個?”
“師叔您要是不行,咱換個別的。”
我呸!
李世信就受不了這個,就算自己不行,爺不能讓別人說不行啊!
老頭,就要支棱!
“我倒是行,就是不知道你行不行。”
“來就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