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這部片子,將會是李世信導演賺錢最多,吸粉最多的片子。”
“不可能!”“就沖前兩幕這個質量,這話我可不信。”“老師,你要是輸了是不是給我們打掃一個月的宿舍啊?我們跟應屆班不一樣,生活都能自理,我看你就供我們一個月的酒得了。”“唉這個提議好!”
面對學生們的調笑,王金海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刷刷刷寫下了四個大字——電影受眾!
“你們一群男性,看這部片子的前兩幕毫無感覺。只覺得這部片子沒有李世信導演此前作品的深刻和節奏,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換做女性視角,這部片子的開篇是否和你們的觀感一樣呢?”
“啊,這......”
面對王金海的這個問題,一屋子的大老爺們兒沒話說了。
在一片沉默之中,王金海搖了搖頭。
“而且我可以負責的告訴你們,這部片子的開篇,遠比你們想象中的精妙。”
“老師,這話怎么說?”
面對問題,王金海沒有賣關子的意思,直接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了另一行板書。
“角色臺詞行為=角色階段性心里路程集中體現”
在所有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一行板書的時候,王金海扔掉了粉筆頭,拍了拍沾滿白灰的手掌。
“角色的外在表現,是導演想讓觀眾看到的。但是往往在一些劇目中,導演會放出煙幕彈,以角色的臺詞和行為去迷惑觀眾,使觀眾陷于某種導演所希望的情緒之中,而忽略這個角色的內核,這個內核說的是角色的經歷以及她/他一切言行的動因。
而往往,這些被隱藏在劇情之下的東西會是這一出戲的反轉點和情感爆點。好好想想第二幕結束時,沈夢君一家的這頓飯。然后好好的拉片,在這部劇里,你們很有可能會看到一個成功導演的套路。我跟你們保證;只要能把這個套路哪怕吃透一半,以后你們在影視圈里面混口飯吃,不是什么難事兒。”
面對王金海如此篤定的結論,學員們略一思索之后,紛紛重新打開了手機,點開了《奇怪的她》第三幕。
完全靜下心來,不帶偏見的,拉起了接下來的劇情;
不論是兒媳的意外生病也好,還是良久的家庭矛盾集中爆發也罷,為了不讓兒子為難,為了讓這個家庭能夠存續下去,沈夢君去養老院這件事情是沒有商量的余地了。
晚飯過后,沈夢君默默的收拾好了碗筷,回到了自己的屋子。
即將開始一場對于她生活而言的遠行,更換一個生活了幾十年的環境,她需要收拾。
老舊的衣柜,一側似乎很久沒有動過,打開的時候折頁都已經發出了咯吱咯吱的銹聲。
掀開蓋在衣物細軟上面,已經泛黃了的布簾,她一件一件的掏出了里面的衣服。
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從款式上看,那些衣服都已經很老了。有的甚至因為蟲蛀,抖落開時已經布滿了大大小小窟窿。
顯然,這些衣服已經很久沒有穿過甚至沒有被動過了。
翻找了許久,沈夢君才在一大堆的衣服里面找到了一件完好的——那是一件旗袍。
旗袍本身的顏色難以分辨,滿是灰暗。
將旗袍套在身上,沈夢君站到了鏡子前。看著鏡子里的自己,她臉上的驚愕再也壓制不住了。
鏡子里是粗壯的腰身,暗沉的皮膚,方便面一樣扣在頭上,間或一縷縷花白的頭發。
老舊的旗袍勒得小腹出了一道道翻騰的肥肉褶皺,看上去毫無美感和曲線可言。
所有的一切,組成了一個蒼老的老婦人。
而與之產生了強烈反差的,是鏡子旁的書桌上,陳放著的一副照片。
照片中,一個約莫二十多歲的女人穿著一襲艷麗的青花旗袍。
照片雖然泛黃,可是難掩照片中女人的艷麗;她留著一襲烏黑的長發,面容略有些憔悴,顯得那么楚楚動人。一個周歲大小的嬰兒在她的懷里,用一種渴望的目光盯著女人的臉頰。
那是一周歲時的劉教授。
“那,我明天送你去。”
一周歲時劉教授盯著母親渴望的目光,和剛才晚飯時劉教授低著頭,不敢和母親對視時的那一聲妥協,在這一刻這一個畫面,形成了相當富有沖擊的對比。
兒大,不由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