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協官方的公告發布后,僅僅兩個小時的時間,讀書APP方面便將已經下架的《三體》,重新上架了。
看著包括書評,章說以及打賞等所有數據都保留著的書頁,平臺內的書友們自然是興高采烈......的發起了催更攻勢。
雖然嘴上吐著槽,但是看到書評區里一個個自己熟悉或者不熟悉的ID瘋狂灌水,秀著各自的智商或下限,李世信還是挺開心。
書評區中,數不清的網文作者和書友狂歡著。
用各自的形式,慶祝著《三體》和李世信獲得的“勝利”。
看到這樣的一幕,李世信呵呵一笑。
他默默的打開了作家后臺,在編輯頁面,飛速的書寫了一段感言,發送了出去!
“信爺更新了!”
“更新了?狂喜!不是正文?差評!”
“哈哈哈,一群沙雕。《三體》在一天之內經歷了被警告下架,微博熱搜,和書友聯合聲討阿去這么多的事情,信爺在復更之前肯定是要說些什么的啊!”
隨著書友們的一片議論,李世信的感言,就呈現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今天一整天的經歷簡直如夢似幻,幾小時內因《三體》引發的一系列事件,大起大落如過山車般起伏跌宕,正應了那句常開的玩笑話——人生比小說還精彩。
現在《三體》重新回歸,心中不禁感慨。
首先,要感謝所有喜歡這部作品的書友們——網文的讀者其實是一群最寬容的用戶群體。
只要作者拿出應有的態度,不敷衍,不含混,用心去講述他心中的故事。不論寫的好或不好,不論寫的快或者是慢,總會得到能夠去欣賞的書友支持。
從這一點來看,網文實在是一個造夢者最好的土壤。
這就是此前在網絡文學盛典上,我為何要駁斥阿去的重要原因。
網文這個東西和傳統文學句句斟酌,追求內涵的文學載體或許不盡相同。它降低了寫作的門檻,更多的在意趣味性和互動性。
或許他缺少內涵。
可正是這種為每一個心中有夢之人提供了書寫想象,并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面前,讓他們能夠感受甚至參與進創過程中的文學形式,在日漸消聲畫化,碎片化的信息獲取潮流下,維持這“閱讀”這個我們延續了幾千年的信息獲取方式。
交流好書,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正如文字最開始出現在人類文明的最初,它并不是為了書寫論文,發送郵件,僅僅是為了記錄獵物和族群一樣。
我相信故事和文學最開始出現在人類群體中,也并非是追求什么內涵或者是探討思想。它或許只是為了滿足漫漫長夜中,人類的打發事件的無聊需求。
但在漫漫的時間長河,故事又被它的講述者賦予了內涵,探討與批判等特性,演變變成了文學。
任何一件事情,都會有一個由量到質的轉變過程。
所以我也完全有理由相信,網絡文學也完全有可能經歷《三體》中所描述的技術爆炸。在未來的某一階段,誕生魯迅,茅盾,老舍,誕生托爾斯泰,高爾基亦或者是馬克吐溫那樣的巨匠。
只要我們放下偏見,去努力,去包容,去創造!
今日的勝利,并非我個人亦或《三體》之勝利。而是網文之勝利,大眾之勝利,造夢者與閱讀者之勝利。
再次感謝諸位!從現在起,《三體》黑暗森林卷,恢復更新!”
讀書APP中,看到李世信那篇長文感言,無數的讀者和網文作者們,沸騰了!
感言章的評論區中,書友們的回復滾滾而動!
“作為一個十八線小撲街,感謝信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