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了電影節的行程,李世信接下來的時間便輕松多了。
其實電影節這個東西,還是分怎么玩兒的。
作為娛樂圈頂級的大咖秀場,要是想利用電影節來提升知名度,整個十天的電影節需要做的事情可就太多了。
最簡單的在媒體日搞一些爆炸性的新聞出來,或者干脆去蹭紅毯不下來——這都是國內某些網紅或者十八線小明星慣用的上位手段。
但是對于已經有了三個入圍電影的李世信來說,這樣的方式還是太low了一些。
作為一個已經有了名氣,而且是正大光明參加電影節的藝人,只要在媒體日,開幕式和頒獎典禮上有曝光有建樹,基本這一波就是穩的了。
畢竟......這一次柏林電影節國內入圍參加的影人也就那么十幾個。
就算不搞事情,每一個人都將會是國內娛樂媒體的香餑餑。
其實對于歐洲三大電影節,國內影視圈的態度一直都是挺曖昧的。
因為文化和意識形態的關系,華語影片在歐洲三大電影節上真正斬獲獎項的可謂是鳳毛麟角。就算有,也都不是什么大獎。
就比如柏林電影節,在八十年代往后,只有少數幾個華人導演拿到了類似評委會大獎,或者是新銳,銀熊這樣的邊角料。真正的金熊獎,戛納金棕櫚,在這個時空中還沒有過國內導演拿到過。
作為一個經濟正在崛起的泱泱大國,國內不論是影迷還是官方,都是希望能夠有那么一兩部杰出的華語作品,能夠在國際上刷刷聲望的。
所以對于能夠入圍的影人,國內的媒體一直都會報以比較高的期待和曝光。
酒店里,一群老粉和小將們還在努力的適應著時差。
昨晚上下了飛機之后,眾人幾乎是一夜沒睡,早上李世信起床的時候劉峰等人才剛剛睡下。
沒去打擾眾人,李世信趁著空閑,自己來到了電影節的舉辦地——位于柏林市中心的BERLINALEPALAST,也就是傳說中的電影宮。
柏林電影宮可以說無數影迷夢寐以求的夢幻之地,這處位于市中心的繁華地帶平時是一個專門上演音樂劇的劇院。只有每年二三月份的兩周,才會搖身一變,變成全世界電影人和影迷目光聚集的焦點。
這一次參加電影節的328部影片,除去幾個二級單元的片子之外,大部分的展映都將會在這邊進行。
就差一天電影節啟幕,此時的電影宮附近已經聚集了相當數量的游客。
看著電影宮前的廣場上,那膚色各異,或排隊買票或駐足拍照的游客們,李世信深深的吸了口氣。
他媽的。
老夫,也終于有這么一天,能夠以影人的身份到這里支棱一波了啊!
這叫什么?
這就叫多年的媳婦,馬上就要熬成婆呀!
在心里狠狠地對自己說了聲牛逼,李世信默默無語兩眼淚。
可就在這個時候,在周圍一片嘈雜鼎沸的游人聲中,一段斷斷續續的古箏聲,鉆進了他的耳朵。
“哦豁?”
在到處都是異族的國度,冷不防聽到古箏的聲音,李世信整個人精神一振。
人不管孤獨不孤獨,在異鄉遇見同胞,都難免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