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樂器的名字叫做古箏!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樂器,追溯起來的話,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被世人稱為君子樂。”
“剛才先生彈奏的那首曲子,叫做《十面埋伏》。確實如同你們所想,它描述的是一場戰爭。但準確的說,它描繪的是一段歷史。是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的垓下之戰!剛才先生其實沒有彈完,這首曲子整個有十三段,用音樂的形式,將那一場爭霸天下的戰爭全景展現了出來......”
在一群老外驚訝且懵逼的目光中,童乖乖揚起了手指。
“楚霸王你們肯定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這是一個比《奧德賽》中奧德修斯還要厲害的勇士......”
站在小廣場上,聽著童乖乖用英語為游客們介紹著楚霸王,李世信背起手,哼著小曲向酒店走去。
……
李世信回到酒店的時候,一群老粉已經醒了。
為了把時差倒過來,眾人都沒敢睡得太久。看到一群老粉一個個霜打的茄子般蔫著眼睛,李世信也沒打擾,只是讓運營發行中心那邊的團隊抽人關照眾人之后便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下午一點多,李世信在徐瀟和翻譯小張的陪同下,接受了國內幾家媒體的采訪。
采訪本身倒是沒什么可說的,國內的主流媒體在采訪電影節入圍影人的時候,永遠都是那么一套話術,關注的也就是那么幾個問題。永遠離不開“對這一次的電影節怎么看”“作為本屆入圍有什么感想”以及“有沒有把握拿獎”這三大件。
天可憐見,要不是為了在全國觀眾和影迷面前刷存在感,這樣的提問李世信都不想回答。
和所有過來參加電影節的影人甚至是游客一樣,作為第一次參加比鄰電影節的人來說,李世信所知道的信息并不比一個普通游客多多少。
有沒有把握拿獎,這就更是令人尷尬的問題。
謙虛吧,顯得自己沒信心。
不謙虛吧,萬一九天之后一個獎都拿不到,那多打臉?
一套話術之中,只有入圍感想這個問題,還算是和電影搭上了邊。
著重的介紹了一下《入殮師》《只要愛》以及《伶》這三部入圍影片,把其他一切和自己以及電影無關的問題糊弄了過去,李世信便結束了第一天的媒體日。
經過一天的調整,一群老粉算是終于整理好了時差,一個個都如同見了水的泥鰍般活了過來。
接下來的兩天,李世信帶著老粉們正式開始了這一次的柏林電影節之旅。
和國內的電影節不一樣,歐洲這邊的電影節是對游客賣票的。只要肯花錢,游客也能體驗一下走紅毯的感覺。
帶著一群老粉在開幕式這一天浪了整整一天之后,李世信終于等來了本次電影節里自己最喜歡的環節——電影節的展映單元!
按照舉辦方這邊的安排,《伶》被安排在了展映的第一天,而《入殮師》和《只要愛》則是被安排在了競賽單元的第三天。
這樣的安排,有好處也有壞處。
因為電影節展映單元是直接面向觀眾和影評人和國際片商,所以越先進行展映的片子,也就能越早一些進入人們的視線,越早的在電影節上出口碑。
但是對于獎項的爭奪來說,一般評審團越看好的片子,往往在展映環節越靠后播放。這么安排,一來是是吸引游客持續關注,不至于精彩的電影在展映之初就放完,二來也是為那些有希望斬獲獎項的片子,留出足夠的節內宣傳窗口。
酒店里。
看著特地收拾了一下自己,穿上了略顯正式的西裝的李世信,趙瑾芝不禁莞爾。
“這太正式了吧?我看歐洲這面的導演,在展映環節一般都穿的挺隨意的。這樣展映結束之后,和現場觀眾交流的時候顯得更親切一些。”
“非也。”
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領帶,李世信騷騷一笑。
“今天的目的是為了賣片!展映就放那么一遍,一群根本不了解漢語的老外靠著字幕過一遍劇情,他們能看出什么來?這群老外觀眾也就是那么回事兒,今天真正需要搞定的,是影評人和片商們啊!來電影節一趟,拿獎這個事兒咱們左右不了,但是賣片這事兒咱們努努力還是能達成的。我這穿正式點,也是給影評人和片商留個好印象嘛。要是穿的賊個性,他們再以為我不好說話,耽誤賣片了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