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李世信幽幽的睜開了眼睛。
在床上擺了個大大的“太”字,將身體的每一個關節都隨著懶腰舒暢開來,他一個老魚打挺從床上竄了起來。
“通往支棱的一天,又開始了!”
狠狠地給自己打了個氣,李世信光著身子走到了衛生間,一面將直挺挺的牙刷用透明澄清的薄荷牙膏潤滑后插進自己的嘴里,一面習慣性的打開了手機。
昨晚其實在愛樂中心廣場,他并非只演奏了那一首《九州同》。
在合奏之后,他又單獨演奏了兩首古箏曲,并和童乖乖趙瑾芝幾個合奏了如《彝族舞曲》和《滄海一聲笑》等國內常見的民樂曲子。
隨著童乖乖將后面幾個曲子一起上傳到了油管,昨晚的一番折騰,經過國內整整一個白天的發酵,已經得到了相當令人愉悅的反響。
此時,自己的微博似乎已經徹底擺脫了此前外媒專訪事件帶來的影響,評論區內那些此前消沉下去的沙雕網友都已經重新歸位。
對于《九州同》和其他的幾首曲子,國內的網友自然頗受鼓舞。然而這群沙雕感動之余,似乎更加喜歡看國際網友對民樂的反響。
評論區內,充斥著各種翻墻大神們翻譯的,關于童乖乖油管賬號里的高贊留言和評論;
“在美國出生的00后,本以為自己的思想已經很接近西方人的思維了。但是在學校里,當同學拿著手機過來,讓我以華裔的身份給他們講解一下這首曲子,聽到薩塔爾,笛子,古箏和嗩吶響起,并且下意識的為同學們講著那些樂器的名字時,我才忽然發現;
不論我受到的是什么樣的教育,不論我所處的是什么樣的環境,留在我身體里的血液,仍然傳承與華夏民族,仍然是炎黃的子孫!感謝這首曲子的作者,喚醒了我銘刻在基因中的記憶和歸屬!也希望能夠有機會,回到父母的,也是我的家鄉,站在九州的大地上再聽一遍這首曲子!”
“來自臺灣省的贊嘆!希望有一天,可以和內地的同胞們一起演奏這首曲子!”
“來自新西蘭的音樂愛好者,聽了這首曲子,得知這是來自中國的樂隊之后,感覺很羨慕這個年輕而又有朝氣的國家!他們的樂器看起來很奇怪,但是當它們演奏起來的時候,展現了魔法一般的神奇!我喜歡最后出現的那個樂器,它就像大海上的十字星一樣耀眼!”
“奧、親愛的新西蘭朋友,你口中這個年輕而又有朝氣的國家,它所承載的文明已經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了——或許還會更久一些。來自俄羅斯的朋友忠告你,永遠不要把中國看做是一個國家,它們實際上是一個披著國家外皮的文明!在過去的幾千年內,他們經歷了很多的動蕩,他們的領導者和王朝一直在更迭,甚至被外族占領過。但是那些曾經以為可以征服火奴役他們的人,最后不是被消滅,就是被吸納,這個文明本身卻從來沒有被徹底的消滅過,現在他們變得越來越強大!”
“該死的,我沒看懂這些樂器演奏的方式,但我卻聽懂了它承載的情感!這些演奏者在演奏這首曲子的時候,心里肯定那么的驕傲!他們擁有差異,但是他們現在團結在一起!或許這就是這首曲子想表達的東西!這確實值得驕傲!”
這些西方視角的高贊評論,微博的評論區中,一片歡騰。
微笑著看著網友們或自豪或吐槽,李世信呵呵一笑,關掉了手機。
匆匆的洗漱完畢,套上了衣服,他出門將童乖乖等人叫了起來。
嗯.....
實際上童乖乖是陳鉑詩幾個從床上拎起來的。
看著小丫頭片子明明坐在沙發上,一雙大眼睛瞪的像個銅鈴,可鼻子里還發出陣陣呼嚕,李世信揉了揉太陽穴。
“昨晚上的演出效果不錯,今天晚上咱們再加把勁兒。來個絕的!”
“啥絕的?能不能給我也安排個活兒啥的啊?”
看著劉峰老爺子好奇寶寶般探過了頭來,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李世信哈哈一笑。
“不僅是你。”
李世信看了看一旁小狗般蹲在童乖乖身邊,用手指戳著這個睡神,一遍遍的輕聲洗腦著“你不需要吃早餐”的安小小。
“鼓,樂,怎么能少得了舞?今兒晚上,鉑詩,依依,叁叁你們三個去占個大點的位置。咱們,把能整的都給他整上!”
說著,李世信從懷中掏出了一份樂譜,拍在了眾人的面前。
樂譜的標題上,用工整蒼勁的大字寫著;
《麗人行-燕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