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李世信突然把話題跳轉到私事,徐偉軍嘶了口氣。
隱隱的,他感覺自己人生的道路上,似乎一個新的大坑,正在形成......
“李老師,歪?李老師?哎呀這破手機,怎么又沒信號了!歪?!”
隨著幾聲夸張的大喊,電話那邊傳來了一陣忙音。
聽著話筒中傳出來的嘟嘟嘟,李世信老臉一黑。
我都還沒來得及上瓷兒!
......
李世信其實并不只是單單想要航空航天,基建,郵政這種國字頭單位的軟植。
說實話,這種大型國有單位其實在外宣上摳門的很。
人家的效益都來源于國級別的項目,說到底跟正常的商業公司不一樣。
類似京東啊,阿里啊這些企業可能需要知名度來維持他們的曝光和用戶粘性,可是你說動不動就外交部帶貨,承包某國基建項目的中鐵,或者是直接國家財政撥款,往天上送衛星的航天航空有什么軟值需求?
說到底,到了人家那個層面,玩兒的是交際圈。
凡事公司名字前頭帶中國這兩個字,和國家深深綁定在了一起了企業,根本不用打廣告的。
但是李世信不一樣啊!
科幻片說好拍,它很好拍。
買個知名IP,找幾個流量明星,再找個十八流特效團隊做門大炮,綠幕摳圖能整上的都給他整上,演員發型都不用設計,兩個月開拍到殺青就能走完流程。
飛機機甲賽博朋克能整上的元素都給他整上,誰敢說不是科幻?
但是說不好拍,它的難度也非常的大。
宏觀上到宇宙的運行規則,微觀上到電影中一些科幻道具的設計,真想要讓觀眾切切實實的感受到科幻感,而且是基于現實理論,經得起推敲的科幻感,這就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
別的不說,這些天趁著夜里的空閑時間,光是分鏡設計稿和一些重要場景的概念圖,李世信就畫了一百多張。
可是這對于他重新改編了一遍,幾乎完全脫離了原作的《流浪地球》來說,還遠遠不夠。
很多細節上的東西,他想的是外包。
外包給誰?
國內科幻片是個很式微的影視類別,這么多年別說沒出現過現象級的科幻電影作品,就連湊數的科幻作品都不常見。
在這樣的產業現狀下,想要把道具設計做好,就只能夠去找國外的團隊。
錢李世信倒是能花的起,可是知名的道具團隊牛逼的很,檔期不是你說定就定的。
想來想去,李世信覺得,也就只有把國字頭這些沒事兒就能創造個奇跡的單位拉進來,讓他們負責這個部分,最合適了。
不用花錢不說......對于電影的宣發工作,也是個有效助力。
帶著對自己這一波完美計劃的十分膨脹,李世信在竹屋之前等了半個多小時,終于,他手中的電話再次的響了起來。
“李老師你好,這里是中國基建集團新聞辦。”
聽到對面的招呼,李世信嘿嘿一笑。
第一個受害者,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