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信這退讓的一步,很明顯改善了整個元宵晚會項目組對他的感官。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周楚帶著項目組的眾人,將已經確定作為備選的六十多個節目,一一為李世信詳細的介紹了一遍。
看著周楚畢恭畢敬的樣子,李世信心里連連暗笑。
自己當不當這個導演,其實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自己參與到晚會的制作之中。
只要晚會做好了,以自己目前的流量,以及此前怒懟央視春晚的話題度,關注自然不會少。
所以不論是導演也好監制也罷,都不過是虛名罷了。
成熟的人,懂得達成目標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幼稚的家伙,總是糾結于名分。
這,就是男神和舔狗的區別!
一樣是以睡為目的,朋友和男朋友又有什么不一樣?
攤手.jpg。
收回心思,李世信將精力放回了京城衛視的備選節目上面。
有一說一,其實背靠京圈資源的京城衛視元宵晚會的節目質量并不差;
舞蹈類節目上,有北舞和人藝的知名團隊出的《裙雀》和《花下牡丹》,演唱類節目則是有十幾個一線大咖坐鎮,幾首新歌或者老歌翻唱都各具特色。
語言類節目更不必說,京津圈從來不缺笑星。雖說參加衛視晚會的小型團隊未必拿出了各自最精心的作品,不過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兒,過了一遍彩排錄像,李世信覺得幾個相聲和小品都挺有笑點——比央視春晚的小品有趣的多。
央視春晚的語言類節目以前是最強的,但是那種強更多的是源自于本山大叔那一代的笑星實力強橫。
最近這些年之所以觀眾感覺不好笑,一方面是因為老一代藝術家的隱退。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央視春晚小品的約束太多。
小品的笑點其實不外乎就那么幾樣兒——誤解,諷刺,嘲笑。
如果純粹為了搞笑,這些元素都可以以無比尖銳的形勢體現在小品作品里。可是在央視的舞臺上,繞不過去的是導向問題。
最簡單的就比如沈騰團隊,在14年央視春晚一炮而紅的《扶不扶》。辛辣諷刺老人摔倒的社會現象,可謂是著笑到了極致。
但是隨后為了切合反腐主題所推出的《投其所好》,就完完全全的翻了車。
小品這個東西,畢竟是逗人笑的。可以吐槽可以調侃可以抱怨,也可以用看似匪夷所思,但又真的可能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橋段來感動觀眾。
但強行用來闡釋現行政策與理念,這不是小品的功能。
從題材選擇、臺詞尺度、笑點設計上來說,過于強調導向對與小品創作者來說都是致命的限制。
萬幸的是,京城衛視這種地方性電視臺,在導向方面沒有過多的強調。
外加上京城衛視一向很強的京劇類,整個晚會的節目配置,并沒有特別的短板。
如果以10分制評分的話,總體上李世信能給7分。
“李老師,具體的情況就是這樣了。這些入選節目都是我們在過去的一個多月里和受邀表演團隊一起攢出來的。說句不謙虛的話,這個節目陣容,我認為絕對不比央視元宵晚會差。”
用了兩個多小時的時間把所有的節目介紹完畢,周楚喝了口礦泉水潤了潤嗓子,笑著對李世信說到。
李世信點了點頭。
對于周楚對晚會的自我評價,他是認同的。
但眾所周知,晚會這個東西,重要的不僅僅是內容。
用嚴春來的比喻,將晚會看做是一場盛宴,那么作品只能說是食材。
真正讓食材色香味美的,還得看怎么做這一桌子的菜。
放下換在胸前的雙臂,李世信淡淡一笑,問道;
“周導,錄播方案你們現在做出來沒有?”
見李世信看完入選作品之后先問這個,在場已經略微有些倦意的眾人瞬間打起了精神。
周楚對于李世信的好感又加了一層。
在得知臺里決定讓李世信主導晚會的時候,她最害怕的就是這個影視導演憑著名氣,對晚會項目指手畫腳。
但是現在看來,這個名聲在外的著名導演和演員,不僅性格不像外面傳聞的那樣糟糕,對于晚會也有一定的專業認知。
都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一下子就直達重點,行家啊!
“做出來了。”
點了點頭,周深從自己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計劃表,畢恭畢敬的放在了李世信的面前。
只粗略的翻了翻,李世信便皺起了眉頭。
不是說晚會的錄播方案不好。
各個節目之前的穿插和轉場,看得出都是精心設計的。節目的順序編排,也很大程度上向著央視春晚的風格靠近,根據不同年齡段觀眾的收視習慣,也做了周祥的照拂。
只是......太穩健了。
穩健的就如同是一個耄耋老者,站在黑板前給后生們講公式一般。
面面俱到,死氣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