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言這里有應對水災的辦法,但作為普通人就十分難受了,尤其是坐落在東聯三大流域附近的幾個據點,幾乎全被洪水淹沒,來不及逃跑的人跪在屋頂上,望著湍流不息的黃水,兩眼中充滿了絕望。
“別看了,走吧。”
“哎……”
逃難至高處的一行人望著下方,搖頭嘆息。
有個人逃出地圖,在上面標注兩個地點,然后詢問周圍眾人,“我們接下來要去哪?南家山,還是綿山聚地?”
“南家山吧,綿山太遠了,而且要穿越幾個低谷地帶,太危險。”
“對,咱們先去南家山避一避,說不定過幾天洪水就退了呢?”
“我堅決反對,按照目前的形式來看,只有綿山聚集地有能力避過這場災難,南家山還是太低了!”
“就是,而且據說綿山那邊準備了一條大船,那就是這個時代的諾娃方舟啊!”
“你們兩個有沒有想過,就算去了,沒有船票,人家肯讓你登船嗎?”
“萬一最后關頭有人道救援呢?”
大家伙各執一詞,最終這批人分成了兩波,一批去南家山,另一批去綿山聚集地。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前往綿山聚集地的難民潮逐漸形成,有能力的開車開直升機,沒能力的只能坐11路車。
紅城基地,謝言通過飛船看著這一批批趕來的難民,一陣頭疼。
“祖株,計算結果出來了,接下來一年內抵達這里的人將高達四千一百萬多萬。”邪桑說道。
“這么少?”謝言對此感到頗為意外。雖說地震之后,東聯人口削減八成有余,幾十億只剩下了幾億人,但怎么說也是一個九位數。
謝言本以為自己會面對上億的難民,沒想到只有四千萬。總的來講,他還是低估了水災的影響力度。
不過四千萬也不容小覷。
“我們還剩多少位置?”謝言問道,事態發展到這種地步,生存游戲最多在持續三四個月就要關服,換句話說,八十萬缺口并沒有完全填不上。
“預計在三十萬上下。”邪桑回應道。
“那就行。”謝言在內心中松了口氣,他不是殘忍的屠夫,若非必要,他不會喪心病狂地對四千萬難民開炮,而在這種情況下,安撫工作就必須做到位,至少要給這些逗留的難民一個希望。
例如,搖號上船!
每個抵達綿山的難民都會分配到一個號碼牌,每個月、或者每周隨即抽取一定人數上船。這樣一來,只要手里握著號碼牌,難民們就會覺得自己手里握住了希望!有了希望,他們也就不會去做一些過于極端的事情。
除此之外,一張船票可供三人登船,這又給了那些沒被抽到的人一份希望,指不定身邊的鐵哥們好閨蜜就把自己帶上去了呢?
“三十萬人分兩年搖完,一個月一萬兩千五百人,一周接近兩千九百人左右。”邪桑傳來一道道興奮的念頭,“真想看看那些被抽到的人,和沒被抽到的人的表現,一定會精彩!”
(PS:每周人數=三十萬/104,每月人數=三十萬/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