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網絡合作部門的小杜,接受到一份網絡調查任務,讓其在網絡上發布一份調查——[你會接受,有解密傾向的嗎?]
小杜是能夠理解,剛來的這位蘇監督是想把銷量提起來,甚至于還要自己寫文章。
但將心比心,他是沒興趣買份報紙,破解什么迷題的,小杜蘇監督剛從RB回來,是要摔一跤。
總結是一句話,所有人對蘇軒冕的安排都照辦了,但至于廣橙所說的,帶領報社走出困境,那真的只是聽聽。
關于這點蘇軒冕并不在意,前世的經歷告訴了他,要讓一個人屈服很容易,但要改變一個人的觀點很難。
因為人對于自己不了解的東西,首先的態度一定是否定,包括筆者本身。
言歸正傳,未來作家小蘇,在星巴克,點了杯咖啡,偶爾嘗一口,然后報社的資料。
三個文件夾的內容,并不用看得太細致。
蘇軒冕提取到了對他有用的信息,把關鍵詞記在手機備忘錄里,比如說報社的這十幾人很專業,沒有關系戶,都是通過比較正規的招聘入職的。
再比如夢溪小談是曾經由主編李河基主持改版過一次,但效果很差,又干勁改了回來。
等等,看完耗時九十分鐘。
蘇軒冕在星巴克坐了一下午,其余時都在寫稿子。
因為“無限推理”欄目初創,所以蘇軒冕準備兩篇稿子。
第一期發一篇半的內容,也就是說一篇完整,另一篇只有謎題,沒有解答。
他經過深思熟慮選擇了《控方證人》和《被竊的信》。
作者是阿婆和坡先生,這兩人的名聲之前有介紹,一個推理女王,一個推理之父,所以不用贅述了。
也如同之前所說,推理短篇是很難寫得精彩,許多名家都在遭遇滑鐵盧。
而控方證人和被竊的信,是蘇軒冕在腦中選擇了好久才找到最合適的。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串臺有點嚴重了。
前者是連環反轉可讀性極強,后者是極為扎實的傳統推理,之所以沒選更簡單的《莫格街兇殺案》是因被竊的信對推理的闡述更加直白。
事情要循序漸進,在這沒有推理的世界,蘇軒冕認為把夢溪小談搞起來,應該穩如老狗。
“寫完了一半,我是個莫得感情的碼字機器人。”蘇軒冕伸了個懶腰,起身離開。
星巴克空調就是涼快,也就是咖啡有點小貴。
兩短篇合起來也有近五萬字,即使是蘇軒冕在腦中有內容,也不可能一天打五萬字,他不是觸手怪。
在回家的路上,蘇軒冕壓抑住了自己的焚煞劍氣,沒有去解放碑。
錦里人軟糖對蘇軒冕身體有一股強大的吸引力,手腳都不聽使喚。
“真節約,我至少又節約了兩三百。”
踏進家門的蘇軒冕不禁為勤儉節約的自己點個贊。
另一邊,廣橙回到出版社后,琰姐將其叫過去問了問,當然不是問具體的事,只是關心在報社去順不順利。
得知順利,就沒有再說什么。
Ps:才反應過來沒更新,畢竟我是有存稿的男人,我還以為我發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