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打聽到了,是來自于報紙夢溪小談,但除山城外壓根買不到。
這是因為夢溪小談壓根就沒有出市發行,所以很多小伙伴求購。
一開始只是零星的聲音,隨著時間發展越來越多,而在《莫格街兇殺案》這杜賓高光點,看著讀者在官微下討論得火熱,那羨慕妒忌恨再也忍不住了。
一個個開始瘋狂在官微下刷屏——
“我容易嗎?看個報紙,還要叫山城的小伙伴買了拍給我,我真的是太難了。”
“作為我們村唯一一個會上網的人,早上四點起床,走了幾百里路到市里,居然發現沒有報紙賣?你知不知道你這樣是阻礙我成為村里第一個看報紙的高光時刻?!”
“夢溪小談報社的領導是怎么想的,有錢都不賺,我們大蓉城離山城這么近,那么多報刊亭居然都沒有夢溪小談。”
……
說到報社的領導李河基,怎么可能是有錢不賺,但有時候機遇面前也是風險,所以報社還是按照蘇軒冕給的發展計劃按部就班的實施。
在一個月后,夢溪小談將徹底改版,成為周刊雜志《夢溪小談》,徹底摒除歷史的連載,并且蘇軒冕要以他直木獎,且推理創始人的身份,成立第一個推理周刊,征文。
所以報社的社址都改了,沒錯報社換更大的地方,因為又一次的擴大規模,這次比起之前就要大氣得多了,招收的實習生也多。
最開始的成員,小杜、老言、邰記者等等都成為了管理。
計劃是很好的,但被一個人打破了。
他也是杜賓的粉絲,外號老王,其實他不老,算虛歲也才28,面相也不嫌老反而顯嫩。
有老王這個外號,和外在因素沒什么關系,僅僅只是因為他姓王,而隔壁老王太出名。
老王沒有杜子付那么自由,可以在家里寫稿子,并且還能掛編輯電話,他是個小記者,要按時上班的。
雖說是任職于《川省早報》這種大報社的小記者,但工資是真不高,當然唯一的好處是,想要有高工資也是有辦法的,那就是多挖幾條熱點新聞。
“唉,如果我和杜賓一樣聰明就好了。”想到這,老王突然回神:“不對,杜賓是個窮光蛋,沒有什么賺錢的頭腦。”
沒錯,在坐地鐵上班的時候,老王已經把最新的《莫格街兇殺案》看完了,當然是山城的朋友,發過來的。
到達報社,和往常一樣打卡,然后坐下先把郵件看一遍。老王也當記者好多年了,所以有不少“眼線”,會把一些消息用郵件發給他,如果有用,老王就會給錢,沒用自然是沒錢。
“最新一屆直木獎和芥川獎頒獎了?嗯這我還真沒注意。”老王點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