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袁紹的準許下,一兵士入帳,將一棕色羊皮卷交到了他手中,并稱此卷是在大坑內剛找到的。
眾人立刻湊近圍觀,看到上面的字跡后紛紛皺眉,唯有張飛情緒激動,指著華興又破口大罵起來:
“賊人!還不承認?看這是什么?”
怒發沖冠的張飛才不管誰是誰呢,將卷軸一把從袁紹手中奪過,扔進鐵籠砸在華興身上,同時第三次拔出了寶劍。
一臉懵圈的華興趕忙撿起卷軸,攤開一看,瞬間傻眼了!
羊皮卷上用篆書寫著兩個大字,正是死者的名字——劉備。
既然此卷是在坑內找到,那它理應屬于坑中之人。
而大坑中,除了華興就只有劉備了。
正常來說,劉備是不可能帶著寫有自己名諱的羊皮卷上戰場的,在那個年代還不流行攜帶“名片”這種東西,所以此卷多半是華興之物。
隨身帶著寫有“劉備”的卷軸,同時又剛好砸死了劉備。
這兩件事,聽上去好像沒什么直接聯系,但稍加聯想,就會給人一種“早有預謀”之感!
雖然嘴上沒說,但眾人紛紛認定,此人定是沖著劉備來的。
“等一下!”
就在這關鍵時刻,站于大帳左側的一位中年男子突然上前一步,沖著張飛抱拳道:
“張賢弟,可否聽曹某一言?”
聽到“曹某”二字,華興立刻抬頭望去,只見此人個頭不高,細眼長須,膚色較白,跟史書上的曹孟德頗為相似。心中不禁嘀咕:難道他就是曹操?
“曹將軍……何事?”雖內心極不情愿,但張飛深知此人身份不低,只好停下了腳步。
自稱“曹某”的男子,先別有深意的看了華興一眼,方張口講道:
“此子由天而降,全身**,還身披火焰。這羊皮卷若隨他而來,該藏于何處?又怎會完好無損?依曹某看,此事定有蹊蹺,當從長計議!”
此話一出,立刻引起了場內的共鳴,張飛也被眾人勸了回去。
“曹將軍言之有理!”不愿節外生枝的袁紹也趁機說道:
“那就先將此人關押于此,任何人不得靠近!待我與眾諸侯商議完畢再做判決!”說完便招呼眾人離去。
張飛雖心有不甘,但軍令難為,狠狠瞪了華興一眼,便跟隨關羽離開了大帳。
……
眾人走后,帳內安靜下來,華興終于有了思考時間。
整理一遍思路,他明確了三件事:
第一,他是真的穿越了,這絕不是拍片現場;
第二,他也確實失憶了,但不是完全失憶,更像是選擇性失憶。
凡是關于自己的信息,他腦中都蕩然無存;但跟自己無關之事,他卻記得是一清二楚,很是奇怪;
第三,由于他誤“殺”了劉備,眼下的處境非常危機!
之前,他本想辯解為“誤傷”,爭取一條活路。可羊皮卷一出,情況瞬間復雜。
雖有“曹將軍”幫他說話,但在“證據”面前,他的謀殺罪名怕是極難逃脫。
再加上有關、張二人在一旁監督,桃園三兄弟的情誼是出了名的深,為了替劉備報仇,他們絕不會輕易放過自己的。
所以華興清楚,接下來的路依舊崎嶇。
稍有不慎,他便會慘死在這三國時代。
……
晚上**點,帳外已全黑,偶爾能看到有火把經過。
忽然,帳外傳來一陣腳步聲,一中年男子掀門而入。
此人身穿赤甲,虎背熊腰,廣額闊面,看上去有幾分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