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樣?”見對方說到一半突然停了,雍興旺一臉擔憂道:“是、是有什么問題嗎?”
“呵呵。當然沒問題了!房子蓋的是又快又好。我替所有將士在這里先謝過村長了!”
說到這兒,華興雙手抱拳,沖著村長恭敬的行了個禮。
“哎?使不得、使不得!將軍滿意就好。只要你們肯留在村中,這點小事根本不在話下。”抬手將華興扶起后,就聽雍興旺繼續說道:
“再說了,其實大部分的活兒都將軍手下兵士所為,我們只是打打下手,出出建議罷了。”
“村長太謙虛了!待兵營建成后,我會拿出一些銀兩來犒勞大家,到時還望村長不要拒絕。至于第二個事嘛……”說到這兒,就聽華興話音一轉道:
“我打算在咱們村發展一下農業,您能跟我介紹一下目前的作物狀況嗎?”
以前的華興是孤家寡人一個,再加上他背后還有洛陽首富陸普給他當靠山,所以華興從沒有擔心過吃用之事。
但如今,發現陸普對自己有所隱瞞后,華興的內心生出一絲危機感。
倘若楊鐵一事只是個誤會,陸普并非自己敵人,那一切都還好說。
可是,如果真如黑衣人所言,陸普不僅來自敵對勢力,還一直在欺騙自己的話,那華興肯定不能再傻乎乎的繼續依賴對方了。
將自己的生存命脈放在敵人手中,絕非明智之選。
因此為了以防萬一,在華興養傷的這段日子里,他雖然身子閑著,可腦中一直沒停。通過一個多月的思考,他終于想出了一條靠他們自己維持生計的路子。
“農業作物?啥意思啊?”
見雍興旺面露不解,華興趕忙解釋道:“哦,就是咱們村子現在都種些什么谷物啊?”
“哦,谷物啊?我們村基本都是種粟。”
粟就是小米,這個華興還是聽得懂得:“就這一種嗎?不種點小麥什么的?”
“呃,相比之下,粟更好活,就算遇上大旱,也能有些收成。至于麥子,也有人種,但不多,大部分是野生的。”雍興旺如實的回道。
“哦,是這樣啊。那每年的收成夠不夠吃啊?”
“以前還是夠得,但若算上將軍的人馬,那肯定就不夠吃了……不過將軍放心,我過幾天就跟大伙說去,讓大家以后多種一些,幫將軍分擔糧草的壓力。”
見村長如此熱心,華興立刻感激笑道:
“大伙若能分擔當然最好,但我們肯定不會白拿。您大可告訴村民,以后我軍會長期收糧,價格比外面還要高出三分。只要有糧食,我們就照單全收,決不食言!”
正常來說,在當時這個年代,只要在有軍隊或官府保護的地區,村民每年都得向當地的軍閥上交賦稅。
賦稅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三到四種,百姓通常將其稱為:粟米之征,布縷之征,力役之征與銀兩之征。
粟米與布縷相對直觀一些,是指上交糧食與衣物;力役是指軍人,也就是服兵役;銀兩之征,則是指人頭稅,不管干不干活,只要是成年人,每年都得繳納一定銀子作為賦稅。
在雍興旺看來,華興等人常駐镮轅村后,定會跟其他軍閥一般,收取各種賦稅,他早已做好了心里準備。
可令人意外的是,華興不僅不要求大伙上交糧食,還說要以高價收糧!
聽過此言,雍興旺的臉上立刻露出困惑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