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龐統加重語氣,從嘴里吐出兩個字。
見趙云愈發不悅,龐統補充道:“你也不用生氣,我沒有詆毀劉備,換做是我,也會這么做的!”
“陶謙三讓徐州,劉備一再婉言謝絕,并非是他不想要徐州,而是礙于臉面,怕有損自己的名聲。領了徐州牧之后,劉備投桃報李,馬上表奏孔融為青州刺史,那時公孫瓚和袁紹正忙于爭奪冀州,兩家打的不可開交,公孫瓚任命田楷為青州刺史,劉備讓孔融也做青州刺史,擺明了是要站在公孫瓚對立的一面。之前劉備寄人籬下,公孫瓚沒少給予照拂,先讓劉備做了平原令,后來提升為平原相,劉備前往徐州幫助陶謙時,公孫瓚也借給了劉備數千人馬,也把子龍借給了劉備,按說即便公孫瓚再有不對的地方,可他畢竟對劉備有情有義,兩人還曾師出同門,可劉備卻沒有絲毫念惜舊情。因為劉備很清楚,幫助公孫瓚,對自己沒有任何的好處,甚至會把自己拉下水,拖進險境。”
龐統又道:“陶謙病逝前把兩個兒子托付給劉備,子龍!你知道陶商和陶應現在何處嗎?”
趙云搖了搖頭,“不知!”
龐統嘆了口氣,“沒有人知道,恐怕不是死于戰亂,便是流落他鄉了,劉備丟了徐州,連妻兒尚且顧不上,哪有心思理會那兩個人的生死呢。”
公孫瓚不是袁紹的對手,當時沒人敢得罪袁紹,即便是曹操也不例外,所有劉備果斷的舍棄了公孫瓚。
陶謙可以給劉備提供棲身之地,可以“三讓徐州”,可陶商、陶應卻一無所有,劉備犯不上為他們兩個拼命。
龐統再次申明:“劉備是梟雄,如果我一早輔佐他,也會支持他這么做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如果劉備出兵幫公孫瓚,或者在徐州淪陷的時候,為了保護陶商、陶應跟曹操拼命,也不是明智的舉動,接下來,咱們再說劉琦。”
“劉琦?”
趙云疑惑道:“劉琦又怎么了?”
龐統臉上露出神秘的笑容,“劉琦非常敬重劉備,兩人關系親若父子,人所共知,赤壁之戰后劉備出兵占據長沙四郡,并表奏劉琦為荊州牧,在當時的情況下,劉備如果自己做荊州牧,孫權絕不會答應,劉備的名望也不足以服眾,把劉琦推出來,孫權便也只能接受。因為劉表經營荊襄多年,荊州的士人和百姓自然從內心深處更加認可劉琦,加上孫劉兩家剛剛建立同盟,孫權犯不著跟劉備翻臉。”
趙云定定的看著龐統,他意識道接下來龐統的話,必然會對劉備不利。
果然,龐統接著說道:“劉備在荊州,敬賢愛士,體恤軍民,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贏得了荊州士人和百姓的擁戴,這個時候,荊州人只知道劉皇叔,已經忘記了劉琦,不久后劉琦病逝,真病還是假病,沒有人知道,可是劉琦卻是在最應該消失的時候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