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冀奇出身行伍,所傳授的武技也是大開大闔,講究簡單實用,一招制敵。李繼岌在跟著他練習了一年基本功后,終于是開始了學習兵器。短兵就教了一路刀法,總共只有九招,名作唐刀九式。這九式刀法雖然看似簡單,已經是包含了刀術的全部基本技巧,想要真正練好,卻又是非常艱難。
唐刀九式動作只有九種,分別為劈、刺、斬、扎、掃、撩、挑、推、割,九種基本動作,這每種基本動作又包含了五、六十種復雜的變化,想把這些變化都練得無比嫻熟,其后化繁為簡,再將每一式的五、六十種變化合并成心念合一,看似隨意的簡單一招,這不光需要刻苦的練習,還要有對于刀術很深的領悟力,才能真正體會和感悟到每一招術的精髓。
至于長兵,夏冀奇反而教的他是棍術和槍術。
槍法是在北地十分流行的羅家槍,傳說是隋唐時期幽州羅成所創。
而弓馬,則是李家必學的功夫……
至于說十八般武藝,按夏冀奇的說法就是樣樣都學,樣樣稀松,只學會這三樣兵刃就足夠了。實際上多學一樣棍法是因為軍中較量時,多數時候會把槍頭取下。學好棍法的主要用處是為了揍人……
否則在軍中較量,讓對手給揍趴下,會讓人瞧不起。
……
而到了天祐十年(913年)三月末,李存審布下疑軍嚇退朱梁十余萬大軍。
梁帝朱溫在退兵后羞懼難當,再加上在路上受驚勞頓,頓時又舊病復發,一病不起。
其后,其子朱友珪在聽說朱溫欲傳位給汴梁留守朱友文之后,居然弒父自立。一代梟雄朱溫被其子殺死,驟然暴亡!
消息傳到幽州,周德威便再也無任何后顧之憂,立刻下令各軍四出,對燕境各地發動進攻。其后晉軍連克瓦橋關、莫州、瀛洲,于五月初大軍再次折返幽州。
當燕王劉守光也聽梁軍從河北退兵,其后朱溫暴亡的消息,惶恐異常,數次派人到洛陽向梁主求救。然后此時朱友珪弒父篡位的消息已經傳了出來,搞得梁廷內部變亂頻生,人心惶惶。朱友珪自顧不暇,哪還有空去管劉守光的事?
劉守光只好命大將元行欽前往山北八州募兵,騎將高行珪出守武州(今宣化),以作為外援。晉王李存勖在得到消息后,即派李嗣源統軍往攻武州,高行珪出戰失利,干脆降了李嗣源。元行欽聽說高行珪降晉,武州失守,遂帶著剛募集的山北軍往攻高行珪。
高行珪派自家兄弟高行周向李嗣源求援,李嗣源遂從新州(今涿鹿)回軍再攻元行欽,李嗣源八戰八勝,將元行欽追到了廣邊軍境內。
元行欽見到大勢已去,只得向晉軍投降。
八月,駐守河中的梁冀王朱友謙因朱友珪弒父繼篡位,擁兵而反,朱友珪命韓建和康懷貞等人率兵討伐。朱友謙見不敵梁軍,干脆投降了晉國,晉王李存勖只得放棄自己親征幽州的計劃,率領晉陽軍來救河中。至此,晉軍在李克用時期丟掉了河中地區,又重新歸晉所有。
在安定河東后,晉王李存勖親往幽州,一戰直接攻破幽州。
晉軍進城后,并于城中搜出被劉守光囚禁的劉仁恭及其妻妾。破城之時,劉守光帶著妻兒僥幸逃出幽州,但剛跑到燕樂就被晉軍抓獲,遣送回幽州,跟劉仁恭關在了一處。
晉王李存勖命周德威為盧龍節度使,鎮守幽州,得勝還晉。在晉陽斬劉守光后,又命二弟李存霸將劉仁恭押到代州李克用的墓前,用刀刺出心血,告慰李克用的亡靈。至此,這場歷時兩年之久的幽州大戰就以晉軍的全面勝利而告終,河東與幽州父子兩代人的恩怨也徹底了結。晉王李存勖不但出色地完成了父親李克用留給他的第一個遺愿,一舉吞并了幽州盧龍軍這一強大藩鎮,從而使他在其后與后梁作戰時,再也不用擔心來自幽州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