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岌原先是不準備如此興師動眾,駭人聽聞的。
可是由于有一種強烈的危機感,再加上巨額的財富投入,他現在所干出來的事情,想不引人矚目都很困難。
與喜歡聚斂錢貨,當守財奴的母親正好相反,李繼岌認為錢只有花出去后才能變成真正的財富,否則只是一大堆金銀銅等金屬物質或是一些被打磨出來的礦物質。他唯一沒有想到的是一座規模很小的水力機械紡織工坊和一座染坊就能夠源源不斷地產生如此豐厚的利潤,加上隨著古城冶鐵坊的投產,冶鐵煉鋼的利潤空間也是十分巨大。
在把賺來的財富又投入到唐明莊園周邊之后,不光是陽曲縣,就連晉陽城內都為些感到十分震驚和轟動。
人們當然不會認為這種事情會是李繼岌所搞出來的,只是在看到張承業這位前唐遺留下來的老監軍隔三差五就往唐明莊園跑一趟,也就不難理解了。以這位老太監的本事,就是在陽曲縣再造出一座大城出來,大家也會相信。
自揚興河三交口大壩開工,對工程進度最上心的人除了李繼岌外,就屬陽曲縣令張寏了,甚至這家伙比李繼岌還要關心大壩的質量和安全問題。
也難怪,在這個破時代里,只要能把旱田變成水澆地,糧食畝產就能夠增加一倍。民以食為天,這等關乎民生的工程,對于他這樣的地方官來說就是天大的頭等大事,比起民間那些命案都要重要得多。
在參觀了唐明莊園的農地后,張寏就覺得有些東西讓他感覺有些忍無可忍。
比如,在這座莊園里,居然用一多半新開墾水田來種苜蓿,拿來種草。
李繼岌一點也不覺得牧草的價值比糧食低。
在這個時代,飼養一匹馬,一年所需要的飼料大約相當于七口之家的口糧。而養一頭牛,所消耗也相當于三口之家的糧食。在普通的莊戶人眼里,騾馬牛等大牲畜的地位確實還要比人高一些。
況且,李繼岌還喜歡肉食,不光自己喜歡,還希望所看到的手下們也能象后世那樣頓頓有肉可食。這是一個很偉大的人生目標,也許一輩子都無法實現。現在他這么做,只是為了給晉陽城里這一大幫粗鄙的勛貴們作出一個后世綜合農業的表率而已。
晉陽城里就有很多的農田,這是這個時代所有城池的特點。而晉陽城內,農地面積最大的,就是晉陽宮。由于李氏父子的優待,這座前唐時期所遺留下來的龐大宮殿建筑群并沒有被強行侵占,依然保留著前唐時期的規制。
晉陽宮里還生活著四百多名前唐時期所遺留下來的宮人,大多是內侍,也有一些是年老體衰的老宮女。大唐都已經沒了,這些人還躲避在唐朝所留下的皇宮里,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
滿頭白發的張承業就是這幫人的保護神。
晉陽宮里土地肥沃、綠水瀠帶,從龍首山上引下了九道甘泉,實際上是很適合發展這樣的綜合農業的。所以,張樞又從唐明莊園借了三十多名工匠,準備也為晉陽宮里那些可憐的人們改變一下生活狀態。
張樞也是從小在那里面長大的,對于里面的人也很有感情。